足部有五髒六腑的全息穴區,因此拍打此處,還有保健五髒六腑、補益氣血的功效。
肺經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還循胃上口,穿過膈肌,屬於肺髒。
行氣管、喉嚨,橫出腋下(中府、雲門),下循上臂內側,行心經、心包經之前(天府、俠白),過肘中(尺澤),經橈骨邊緣(孔最),進入橈動脈(列缺、經渠、太淵),行大魚際邊緣(魚際),出拇指末端(少商)。
主要腧穴本經腧穴從中府到少商共11穴,左右共22穴。即中府、雲門、尺澤、孔最、列缺、太淵、魚際、少商等。
1.中府
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鎖骨緣直下1.5寸,平第1肋間隙處。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不適,肩背痛,顏麵四肢水腫。
2.雲門
定位:距前正中線旁開6寸,當鎖骨下窩凹陷中。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胸中煩熱,肩痛。
3.尺澤
定位:微曲肘握拳,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主治:肘臂攣痛,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急性吐瀉,小兒驚風。
4.孔最
定位:前臂掌麵橈側,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主治:肘臂攣痛,咳嗽,氣喘,扁桃體炎。
5.列缺
定位:前臂掌麵橈側,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斜,頸項強痛,頭痛,手腕疼痛。
6.太淵
定位:腕掌側橫紋,橈動脈橈側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胸痛,咽喉腫痛,無脈症,手腕痛。
7.魚際
定位:第1掌指關節後,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主治:咳嗽,咯血,發熱,咽喉腫痛,失音,小兒疳積。
8.少商
定位:拇指橈側,距指甲角約0.1寸。
主治:咽喉腫痛,腦卒中昏迷,中暑嘔吐,小兒驚風,癲狂,咳嗽,酒渣鼻。
大腸經起於示指末端(商陽),沿示指橈側緣(二間、三間),出第1、2掌骨間(合穀),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陽溪),沿前臂橈側(偏曆、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裏),進入肘外側(曲池、肘髎),經上臂外前(手五裏、臂臑),上肩,出肩峰前麵(肩髃、巨骨),向上交會頸部,下入鎖骨上窩,絡於肺,通過膈肌,屬於大腸。
頸部支脈上行頸旁(天鼎、扶突),通過麵頰,進入下齒槽,出來夾口旁,交會人中(左邊的向右,右邊的向左),上夾鼻孔旁(口禾髎、迎香),接胃經。
主要腧穴
從商陽至迎香共計20穴,左右共40穴。即商陽、二間、三間、合穀、陽溪、偏曆、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手五裏、扶突、迎香等。
1.商陽
定位:位於示指橈側,距指甲角0.1寸處。
主治:主治咽喉腫痛,牙痛,腦卒中,昏迷。
2.三間
定位:微握拳,位於示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後凹陷處。
主治:疏調頭麵陽氣,明目固齒,利咽喉,定神誌,解筋結。適用於視物昏花,牙齒鬆浮,咽喉不利,聲音嘶啞及嗜睡,腹脹。
3.合穀
定位:位於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凹陷中。或以一手拇指的指關節橫紋正對另手的拇、示指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所指處即是。
主治:頭痛,牙痛,發熱,喉痛,指攣,臂痛,口眼斜,便秘,經閉,鼻塞;耳聾、青春痘、贅疣,是麵部美容的主要選穴之一,為臨床急救之要穴。
4.陽溪
定位:腕背橫紋橈側,拇指蹺起時,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中(即鼻煙窩處)。
主治:牙痛,咽喉腫痛,手腕痛、頭痛、目赤腫痛、耳聾。
5.偏曆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麵橈側,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處。
主治:耳鳴,耳聾,目赤,手臂酸痛,咽喉腫痛,水腫。
6.手三裏
定位:前臂背麵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癱瘓麻木,腹痛,腹瀉,腹脹,齒痛。
7.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凹陷中。
主治:發熱,牙痛,咽喉腫痛,手臂腫痛,肘痛,齒痛,腹痛,癲狂,瘰鬁,高血壓,風疹,痤瘡,濕疹,蕁麻疹。
8.臂臑
定位:肩外側,三角肌止點處,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
主治:瘰鬁,肩臂疼痛,頸項拘攣,眼瞼下垂,麵肌痙攣。
9.肩髃
定位:肩峰前下方,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臂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在前方的凹陷中。
主治:肩臂攣痛,上肢不遂,蕁麻疹,腋臭。
10.迎香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鼻唇溝中。
主治:鼻塞,鼻炎,鼻出血,口歪,膽道蛔蟲症。
從鼻旁開始(迎香),交會鼻根中,旁會睛明,向下沿鼻外側(承泣、四白),進入上齒槽(巨髎),回出來夾口旁(地倉),環繞口唇(會人中),沿下頜出麵動脈(大迎),沿下頜角(頰車)上耳前(下關),經顴弓上(會上關),沿發際(頭維),至額顱中部(會神庭)。
頸部支脈:從大迎前向下,經頸動脈(人迎),沿喉嚨(水突、氣舍),進入鎖骨上窩,通過膈肌屬於胃(會上脘、中脘),絡於脾。
胸腹部主幹:從鎖骨上窩(缺盆)向下,經乳中(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挾臍兩旁(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進入氣街(氣衝,股動脈搏動處)。
下肢支脈:從胃口向下,沿腹裏,至氣衝(股動脈搏動處),由此下行,經髖關節前(髀關),到股四頭肌隆起處(伏兔、陰市、梁丘),下向膝髕中(犢鼻),沿脛骨外側(足三裏、上巨虛、條口、下巨虛),下行足背(解溪、衝陽),進入中趾內趾縫(陷穀、內庭),出第2趾末端(厲兌)。
另一分支從足三裏分出(豐隆),向下進入中趾外側趾縫,出中趾末端。
主要腧穴
從承泣至厲兌共計45穴,左右計90穴。即承泣、四白、地倉、大迎、頰車、人迎、缺盆、氣戶、乳中、乳根、梁門、天樞、歸來、氣衝、犢鼻、足三裏、豐隆、解溪、衝陽、陷穀、內庭、厲兌等。
1.承泣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位於眼眶下緣與眼球之間。
主治:眼病,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眼瞼動,口眼斜,眼瞼肌痙攣,近視,麵肌痙攣。
2.四白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1寸,位於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口眼斜,目赤痛癢,頭痛,眩暈,麵肌痙攣。
3.地倉
定位:瞳孔直下,平口角旁0.4寸,正視,瞳孔直下與口角水平線交點處即是。
主治:流涎,口眼斜,三叉神經痛。
4.頰車
定位:下頜角前上方1橫指凹陷中,咀嚼時咬肌隆起處。
主治:口眼斜,牙痛,頰腫,牙關脫臼,腮腺炎,麵神經麻痹。
5.下關
定位:顴弓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
主治:麵癱,牙關不利,牙痛,耳聾,耳鳴,聤耳,麵神經麻痹。
6.頭維
定位:額角發際直上0.5寸。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迎風流淚,喘逆煩滿,額部皺紋,眼瞼動。
7.人迎
定位:喉結旁開1.5寸,胸鎖乳突肌前緣。
主治:咽喉腫痛,喘息,高血壓,瘰鬁,癭氣。
8.缺盆
定位:在鎖骨上窩中央,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缺盆中痛,瘰鬁,頸淋巴結核。
9.乳根
定位:乳頭直下,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
主治:咳嗽,氣喘,呃逆,胸痛,乳癰,乳少,乳房過小。
10.天樞
定位:前正中線旁開2寸,平臍。
主治:腹瀉,便秘,腹痛,月經不調,經痛帶下,痢疾。
11.水道
定位: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小腹脹滿,痛經,小便不利,水腫,疝氣。
12.伏兔
定位:大腿前麵,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6寸。
主治:腿痛,下肢不遂,腳氣,疝氣,腹脹。
13.梁丘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麵,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2寸。
主治:胃痛,膝關節腫痛,屈伸不利,乳癰。
14.足三裏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
主治:胃痛,嘔吐,腹瀉,便秘,下肢痿痹,膝脛酸痛,疳積,乳癰,虛勞。
15.上巨虛
定位:足三裏穴下3寸。
主治:夾臍痛,腹瀉,便秘,脛前攣痛,下肢癱瘓,腳弱無力。
16.下巨虛
定位:上巨虛穴下3寸。
主治:小腹疼痛,泄瀉,痢下膿血,腰脊痛,乳癰,下肢痿痹。
17.豐隆
定位:小腿前外側,外膝眼與外側踝尖連線的中點,條口穴外1橫指。
主治:頭痛,咽痛,咳嗽,痰多,肢腫,便秘,狂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