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鬧市八角廟(1 / 1)

又是偶然,當我們在散步中走進那座夾在都市樓群中的廟宇時,白航老師竟忍不住驚歎了一句。原來都江堰他來過多回,好多景觀都相對知道一些,卻從未想過在這個鬧市的樓群中竟還隱著一座廟宇。

廟門的上方是金漆大字——八角廟。廟並不顯得的怎樣寬大,一個套式兩進的四合院,前院隻是進院,空著的院子裏隻有一尊玲瓏清越的寶塔。後院才是供奉之處,中間擺著供香客上香的鼎和點著蠟燭的香壇,壇前是幾個供知客和施主跪拜的蒲團。廟舍均為兩層,色彩與結構幾乎一樣。古式的建築,灰瓦、紅木、白牆,牌匾均漆著莊嚴的黑漆,上書著極具法象的金字。我看過那些牌匾,記得有“德道弘達”“普渡眾生”“大道無為”等安世箴言,唯有“忠孝善行”的牌匾不同,大且記載著為廟宇修葺和維護而捐贈的施主姓名。記得最清楚的應該是彭登懷師徒,或許因為劉德華是國際影星的緣故,他們師徒排在最前麵。盡管覺得世俗,還是有點兒親近感,仿佛應該就是這樣。

廟裏供奉著許多神仙,如文財高照的財神與文曲,騎牛的老君,幽冥府國的地藏,普渡眾生的觀音等等,我不知道這麼小的廟宇為什麼要供奉這麼多的神仙,難道不會太擁擠了嗎,就像眼下的城市,壓力越來越大空間卻越來越校或許是人們太渴望有平安與吉祥的祈福之地吧。我隻能這樣自解。可能是時辰太早,院子裏很少見到叩拜的香客或遊人,除了嫋嫋升騰著的香煙籠罩,就是幾個守護廟宇的知客和住持的道士,顯得冷清而聖潔。

“八角廟,1917年二王廟知客道士張元慎在灌縣城區買地1畝2分主持修建的二王廟的腳廟。”

這就是我看到的文字所對八角廟的全部注解。八角廟,為什麼要叫八角廟呢,是因為它有八隻角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我不知道,白航老師也向廟裏的人都做了同樣的詢問,但沒有一個人說的很清楚,後來我又查了資料,依舊沒能得到十分詳盡的解答。就像上麵的注解,每一個回答都是那麼含糊或模棱兩可。

院子不大卻栽著許多綠色的植物,這也是八角廟讓我注意的又一原因。裏麵很多樹在都江堰隨處可見。對於都江堰來說,樹似乎是一種最常見的事物,凡伸出目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樹,看到那些綠色的生命。綠色也似乎是這個小廟裏最惹眼的事物,樓上擺著的盆景,吊著的蘭草,甚至連供奉的門腳都放著。看著那些樹木,我的心裏慢慢地有了些說不出的感動,原來世間的一切距離都是那麼近。

在趕往都江堰的途中,曾聽同車的人說起過都江堰的事,他們告訴我這是一個城市綠地覆蓋率達42.78%,森林覆蓋率高達53.9%的城市。當時我還懷疑,如今看來,根本沒有必要懷疑,一切太近了。就像現在,我對都江堰最深的印象已經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是它最有名的水利工程了。

我是在往廟外走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那個寫著“道氣長存”的牌匾和紅瓦飛簷的疊式門樓的,進門的時候,隻注意到它是一座廟,竟沒太過注意,細細想來也是自己向來粗疏的緣故。人總是這樣,一生中總要在不經意間把許多不該忽略的事物忽略掉。還好,我並沒有讓它流失。廟門正夾在兩座大樓之間,在四周高大的樓房中,顯得分外秀氣,甚至孱弱。確切地說,應該讓人有種擠壓和委屈的感覺。但廟門似乎不為所動,門頂上的塔尖仍一如既往地指著蒼天。這是不是也是一個暗示呢?人間長存的道氣或許正是從無由處湧向高高的長天!

我望著廟門的上方,突然想起此前想到的問題。其實,我又何必非要問出結果,結果往往會令人失望。而無論修禪還是悟道,他們的行為不都是告誡我們,人生有很多時候是不能太執著的!就像人的思索,常常由於太過縝密反而會少了應有的空間。我叩著自己的腦門,為自己的固執感到好笑。我還要弄清什麼呢?執而生妄,太執著就會讓人生出妄念呀。如今的八角廟已經曆了90年風雨,90年,它的存在難道不是最好的見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