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能有“自己人心理”,在生活中,“自己人效應”很是普遍。
在大學裏,本專業的教師向大學生介紹一種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相反,其他專業的教師向他們介紹這些方法,學生就不易接受。
聽眾對於他喜歡的講演人所宣傳的觀點,接受起來既快又容易,而對於他所討厭的宣傳者維護的觀點卻本能地加以抵製。
不難看出,“自己人效應”與社會心理中的“喜歡機製”,是一脈相承的。
喜歡使人們傾向於尋找平衡,這首先意味著人們喜歡那些和他們相似的人。對於影響的相似性來說,兩個人必須能發現他們有相同的價值觀和態度。我們總是喜歡那些價值觀、態度、經曆等與自己相似的人。一個人在許多問題上與自己看法相似,我們就喜歡他,意見越一致,就越喜歡。
正如上麵這個例子,小郭聽年輕人講述自己的經曆,他心裏一驚:與我多相似啊!於是,先前的排斥心理一下子便消失,信任感油然而生,說服自然有了效果。
“自己人心理”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基礎的,比如有過相同的經曆、相同的誌向、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信念、麵臨相同的問題等等。
當然,在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從許多方麵來看,對方並非你的“自己人”,不過,即便如此,你也不必發愁,因為你可以適當偽裝,或編一些善意的謊言,成為對方的“自己人”。
溫森特·凡高是19世紀末歐洲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曾在博裏納日做過一段時間的牧師。
博裏納日是個產煤的礦區。在這個地區,幾乎所有的男人都下礦井。他們在不斷發生事故的危險中幹活兒,但工資卻低得難以糊口。他們住的是破爛的棚屋,他們的妻子兒女幾乎一年到頭都在裏麵忍受著寒冷、熱病和饑餓的煎熬。
溫森特被臨時任命為該地的福音傳教士時,他找了峽穀的最下頭的一所大房子,並和村民一起拿麻袋去裝了很多煤渣,在房子裏燒起了爐子,以免房子裏太寒冷。
之後,溫森特登上講壇,開始布道。漸漸地,博裏納日人臉上的憂鬱神情漸漸消退了,他的布道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這似乎表明,作為上帝的牧師,他已經得到了這些滿臉煤黑的人們的充分認可。
是什麼原因讓自己這麼快就得到了博裏納日人的認可呢?溫森特百思不得其解。最後,他回到自己的住處。正當他準備用從布魯塞爾帶來的肥皂洗臉時,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跑到鏡子前麵端詳著自己,看見前額的皺紋裏、眼皮上、麵頰兩邊和圓圓的大下巴上,都沾著萬千石山上的黑煤灰。“當然!”他大聲說,“這就是他們對我認可的原因所在,我終於成了他們的自己人了!”
他把手在水裏涮了涮,連洗都沒洗就去睡了。留在博裏納日的日子裏,他每天都往臉上塗煤灰,從而使自己看上去更像博裏納日人。
5.利用喜好心理——對方喜歡什麼就給他什麼
任何人都喜歡跟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而與自己有著相似的人、讓我們有愉悅感的人,通常會是我們喜歡的人。而我們也總是答應自己喜歡和認識的人所提出的要求。這其實就是喜好原理。
在銷售中,尤其是直銷以及大客戶需要麵對麵的銷售中,喜好原理應用的更為普遍。銷售人員總是被教育要模仿客戶說話的方式,如果客戶用詞比較粗俗,那麼隨後的用詞也要粗俗;如果客戶痛恨一些事物,那麼銷售人員也要表現出對該事物的痛恨;或者還要重複對方使用過的詞彙。因為這些可以得到對方的欣賞,從而使對方願意和你在一起交談,從而對成交有利。所以有人說:“不怕領導有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
喜好原理運用的關鍵,其實就是獲得他人的好感、建立友誼。而影響人們喜歡一個人的因素有很多個,因此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操縱他人的心理策略。
第一就是外表的吸引力。
在學校裏常有這樣的情況:老師對那些漂亮的孩子們比較偏好,通常認為漂亮就等於學習好;而長大後,我們大多數人依然有著這樣的看法:漂亮就等於人品好。其實,這不是我們的錯,這就是喜好原理的表現。因為一個人某一個正麵特征會主導人們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
雖然我們都知道評價一個人應該全麵和客觀,但那隻是理想,很多人在7秒鍾內就被人拒絕了。而有些人,卻有了一見鍾情。這裏所說的外表,不僅僅是外表,還包括言談舉止。而這些,跟你的相貌、衣著等一起,形成了給人的第一印象。你決定不了自己的相貌,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儀表、談吐和舉止,這也決定了你在對方心目中是否能受到歡迎。
第二就是相似性。
物以類聚,有著相同興趣、愛好、觀點、個性、背景,甚至穿著的人們,更容易有親近感。而很多汽車銷售員更是深得其中的精髓。他們在接受培訓時就被告知,在檢查顧客拿來交換的舊車時,應該尋找能夠暴露顧客背景和興趣的蛛絲馬跡。如果在汽車的後備箱裏發現了露營裝備,銷售員過一會就會提到自己一有機會就會到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去;如果發現汽車後座上有高爾夫球,銷售員可能會順口說他希望天不會下雨,這樣下午他就可以去打高爾夫球了;如果他注意到車是在其他地方買的,他就會問顧客是從哪裏買來的,然後驚訝地說他自己(或是他的親戚朋友)也是在那裏出生的。
第三是接觸與合作。
我們對接觸過的事物更有好感,而對熟悉的東西更是有著特別的偏愛。因為接觸可以導致熟悉,因為熟悉可以導致喜愛,因此就會對我們的決策產生影響。為什麼會這樣?部分原因是因為對某種東西的熟悉會讓我們下意識地對它產生喜愛之情。
第四是關聯。
如果我們與好的或是壞的事情聯係在一起,會影響到我們在旁人心中的形象。同理,事物也是如此。為什麼要有香車美人?廣告商就是希望把美人的討人喜歡的正麵特征投射到汽車上;人們因為不愛聽壞消息,所以往往連帶著憎恨帶來噩耗的人。這和移情效應其實是異曲同工。
第五是稱讚。
從心理學來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被讚賞的。而發自內心的稱讚,更會激發人們的熱情和自信。古往今來,很多看似無德無能之人,卻能得到重用,他們靠的就是舌頭好使、會稱讚這項專長生存下來的。
6.激發對方的榮譽感,讓其主動為你辦事
任何人都有他引以為豪的地方,這些使他陶醉的成績也許很小;但是如果你能對這些進行讚美,一定會讓他欣喜萬分。
李師傅是小劉公司專職司機,小劉第一次坐他的車時,正值上下班高峰時間,路上非常擁擠,但李師傅卻能在那樣的車陣中將車開得既快又穩。小劉見此說道:“李師傅,你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開得這麼快,真是不簡單啊!”
就這樣一句簡單的讚美之辭,令李師傅非常高興。因為他覺得自己確實駕駛技術高超,這也是讓他很有成就感的地方。在小劉坐他的車以前,還沒有人這麼誇獎過他。於是他此後都非常照顧小劉,見小劉喜歡吃零食,總會在車上備一些。這件事情過去了10多年後,李師傅仍然對當時的情景念念不忘,並且還常常對別人誇讚小劉有眼光。
用心去挖掘和讚美他人的成績吧,比如擅長做一道美味的糖醋魚,擅長折疊各種各樣的紙鶴,擅長編好聽的故事等,都是你可以稱讚的成績。不要因為它小就不做,其實在小處做大了,也是一項了不起的交際功夫,甚至能夠讓你在平地築起一座人緣的大廈。
紐約高級坐椅公司的總裁亞當斯想約見喬治·伊斯曼。伊斯曼是世界有名望的商人,他在曼徹斯特建造了一所伊斯曼音樂學校,還蓋了一座著名的戲院來紀念自己的母親。亞當斯約見伊斯曼,是為了得到這兩幢大樓的坐椅訂貨生意。於是,他與負責大樓工程的建築師通了電話,約定了時間拜會伊斯曼先生。
在見伊斯曼之前,那位好心的建築師提醒亞當斯道:“我知道你很想爭取到這筆生意,但是我不得不告訴你,要是你占用的時間超過5分鍾,那你將不會再有希望。他很忙,你必須抓緊時間把事情講完。”
當他們到了伊斯曼的辦公室時,伊斯曼正伏案處理一堆文件。過了一會兒,伊斯曼才抬起頭來,說道:“早上好!先生,有事嗎?”建築師給他們做了引見,然後,亞當斯誠懇地對伊斯曼說:“先生,在恭候您的時候,我一直很羨慕您的辦公室,假如我能有這樣一間辦公室,那麼即使工作辛苦一點我也不會在乎的。我從事的就是房子內部的木建工作,可我之前還沒有見過比這更漂亮的辦公室。”
伊斯曼來了興致,因為這裏有一部分是自己參與設計與監造的。於是他回答說:“這間辦公室很漂亮,是吧?可惜我因為太忙,都顧不上好好看這個房間一眼。”亞當斯走了過去,像撫摸心愛的物品一樣,來回撫摸著一塊鑲板:“這是英國的櫟木做的,對嗎?英國櫟木的組織和意大利櫟木的組織有點兒不一樣。”
伊斯曼見此,高興地帶亞當斯參觀起了房間的每一個角落,並且把自己參與設計與監造的部分全部指給亞當斯看,還向亞當斯講述他早年創業時艱苦奮鬥的曆程,講述他小時候的一些事情,並要求亞當斯去他家共進午餐,看看他自己動手漆的椅子究竟怎樣。
午飯過後,伊斯曼給亞當斯看了那幾把椅子,雖然椅子的價值不高,但是他自己給椅子刷的漆,因此引以為榮,而亞當斯自然是對此大加讚賞。結果,在離開伊斯曼家時,亞當斯如願獲得了那兩幢樓的坐椅生意。
美國億萬富翁德士特·耶格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就說過:“你隻需要練習向別人說你喜歡從別人那裏聽到的事情。當他們出色地做到某件事情後,你能夠祝賀他們。你懂得告訴他們,你是多麼欣賞他們所做出來的貢獻。”
肯定對方的成績和優點,對於你來說,付出的隻是一些語言和誠心,但卻能滿足對方的榮譽感,對方能主動聽從你的建議和調遣!
7.細處見真功——迎合上司而不留痕跡的功夫
身處職場,你要想拉近與領導的距離,就必須和領導全麵地接觸,這就要求你學會利用和創造各種各樣的機會。這些機會相當於“投資”,包括“工作投資”(工作中多彙報、多請示)和“感情投資”(除工作之外的投資),這裏“感情投資”尤為重要。
人不僅是一種理性的生靈,也是一種感性的生靈。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重視“關係”,也就是感情聯絡。這種“任人唯親”是較普遍的,其中這個“親”就是指諸如秘書、司機、老鄉、親屬、親信、老同學、老戰友、老部下等與領導感情較深的人,這些人就是領導重用的對象。有人從中總結經驗說:“工夫全在工作外。”
與老板多接觸,坐在老板身邊的工夫絕非拍馬屁、捧臭腳那麼簡單庸俗,怎樣才能讓老板賞識器重的同時,讓同事拍手稱好呢?其中的分寸奧妙需要你智慧頭腦的積極參與。
對於陌生的新環境,我們往往以沉默拘謹應對,遠離同事,尤其是遠離上司。其實這很不利於個性才能的發揮。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坐在老板身邊又何妨?”如果能經常有意無意地親近老板,讓他記住你,讓他了解你的意見和想法,你才有可能收獲意外的驚喜。
迎合老板要講究一些方法和原則,否則,你討好了上司就很可能失去群眾的支持;嚴重的話,可能連老板也會覺得“人言可畏”而放棄對你的“寵愛”。
剛畢業的小紅和另外七八個年輕人一同被一家向集團化邁進、急需大批新生骨幹力量的公司聘用。為了表示對這批“新鮮血液”的厚望和鼓勵,老板決訂單獨宴請他們。
酒店離公司不遠,新人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唯獨將老板拋在了一邊。小紅看在眼裏,不禁替老板覺得尷尬。於是在進入酒店落座之前,小紅借故先去了趟洗手間。回來一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同事們或正襟危坐、謹口慎言,或低頭相互私語竊笑,不僅沒人上前跟老板搭訕,更將其左右兩邊的座位空了出來。看見老板強擠出笑容的樣子,小紅趕緊說:“我建議咱們都往一起湊湊。”小紅說完,便很自然地坐在了老板左邊的座位上,並對老板投來的讚許目光報以會心一笑。
小紅的聰明做法就連再尖酸的人也沒道理指責她是在“拍馬屁”了。本來這次老板就是想和新員工親近一下,說不定還想借此發掘人才呢!可多數靦腆木訥的年輕人卻辜負了老板的美意,把他晾在一邊,他能高興嗎?
其實,其餘的人肯定也想在老板麵前好好表現,但就是礙於臉麵,怕別人說自己是“馬屁精”才退縮的。一個不能主動為自己爭取機會的人,如果被提升,將來管理公司、麵對客戶或參加為公司爭取利益的談判時怎麼能有魄力和手段呢?如果換作你是老板,你會提拔這樣的人嗎?
俗話說:做事不看東,累死也無功。要是沒有老板的讚賞和支持,就算拚死拚活地幹,要想超越上麵層層“屏障”,也實在是太難太慢了。
小辛是個肯幹也會幹的人,她知道隻有自己製造機會才能接近老板。經過努力,小辛不止一次在電梯裏與老板“不期而遇”。有備而來的小辛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硬著頭皮和老板沒話找話,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著招呼。要是老板問她最近工作如何,她自然是有條不紊、對答如流,但大多時候老板都會和她聊一些輕鬆休閑的話題,小辛全都能隨和對答,而且還了解了好多老板的個人愛好,更以此加深了老板對她的印象。
其實,聰明的老板是願意給員工留下一個和藹可親的印象的,他也希望員工對他親近相隨。可因為自卑心和恐懼心在作祟,許多人見到老板都唯恐避之不及,何況是在幾尺見方的電梯裏呢?殊不知老板麵對一個拘謹無措、憋得臉紅脖子粗的人,也會覺得尷尬呀!
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沒話說,因為一般在這種場合下,老板為了打消你的顧慮是會和你主動閑話家常的,你隻把這當做是一次親近老板的機會,別戰戰兢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