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 “沒聽說過”的“著名”(1 / 1)

前幾天,北京某所大學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經濟學界資深專家請去作了一次講座。這位老先生在研究薩繆爾森等西方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上頗有建樹,在國際學術界也享有一定的聲望。可是,當其“講座通知”張貼出去後,一部分“自我感覺良好”的當代學子竟噓聲四起,不以為然:“著名經濟學家”?我怎麼沒聽說過?”類似情形,在各校園內不斷發生。

筆者並不否認,近些年社會上存在著“著名”滿天飛,“名片比名人多”的怪現象。許多人聲稱“著名”,實際並不怎麼著名,大家“沒聽說過”的倒居多。這時,大家自然要嗤之以鼻了。但是,“著名”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既要看其本人知名度的大小高低,也要看對方(觀眾、聽眾、讀者等)的知識麵的寬窄多少。如此以來,人家是否“著名”,除了他(她)是否確係名人外,還得看你是否“聽說過”了。人家“著名”與否,便不能僅僅以你個人是否“聽說過”為準。譬如前文提到的這個例子,既然人家確實“著名”,你也要擺譜“沒聽說過”,那就是你自己孤陋寡聞,隻能怪自己了。

人的知識麵畢竟有限。閣下“沒聽說過”的“著名”,普天下多的是,莫非法國人隻須知道有個拿破侖,美國人隻須知道有個華盛頓,中國人隻須知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其他人都不“著名”,都“沒聽說過”不成?

有個別當代大學生,書讀得不多,而又自視甚高。筆者奉勸他們:在出現類似情形時最好是謹慎、謙虛一點,免得到時候原本想譏笑他人,結果該譏笑的倒成了自己!其實,“學海無涯”,即使真的“沒聽說過”,隻要不自以為是,又有啥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