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在與遼開戰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真宗認為他為大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然而,因為寇準斥責了主張逃跑的王欽若,所以遭到王的攻訐。
景德三年(1006)的一天,宋真宗會見文武百官。散朝之後寇準先自退班。宋真宗因敬慕寇準,注目遠送。這一情節被王欽若看在眼裏,他進讒道:“陛下如此敬重寇準,想必是他立下捍衛國家的功勞?”真宗點頭稱“是”。王欽若出其不意地說:“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反以為寇準有功於國,究竟是何道理!”宋真宗愕然。王欽若說:“城下之盟,為《春秋》所恥。澶淵之盟正是在大敵逼近城下而簽署的盟約。陛下以大國皇帝的尊嚴,竟然訂立這種盟約,世上還有比這更大的恥辱嗎?!”這話擊中了宋真宗的痛處,頓使他臉色大變,現出羞怒之色。王欽若繼續火上澆油,說道:“陛下想必聽說過賭博的事。賭徒快要輸光的時候,便盡其所有來作賭注,這叫做‘孤注’。澶淵會戰時,寇準正是拿陛下來孤注一擲的。這豈不是危道嗎?!”
宋真宗受到王欽若的挑撥,漸漸疏遠了寇準。不久,宰相畢士安病逝。景德三年(1006)二月,真宗罷免了寇準的宰相職務,將其貶為刑部尚書,出任陝州(今河南陝縣)知州。
@@不入濁流遷武勝進獻“天書”委求全
寇準被罷相後,朝政被王欽若、陳堯叟等人把持。王欽若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被人稱作“五鬼”。這些人治國無方,但惑主卻有術。他們迎合真宗心理,大搞“天書”“封禪”活動。這活動一搞就是十幾年,把宋王朝弄得烏煙瘴氣。
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初三,宋真宗召集文武百官說:去年冬天十一月二十七日將近半夜,我正準備就寢,忽然室內大放光彩,出現了一位戴星冠、穿絳衣的神人,他對我說:“下個月如在正殿做一個月的道場,就會降下天書《大中祥符》三篇。”我肅然起敬,想起身回答,神人已不見蹤影。從十二月初一開始,我就在朝元殿齋戒,建道場以求神人保佑。到今天,正好皇城司來報告,發現左承天門南麵的鴟尾上掛著一條黃帛,派太監去觀察,帛長約二丈,像封著書卷,用青絲繩纏著,隱約看出裏麵有字,這就是神人所說的天降之書。
宰相王旦立即率群臣稱賀。隨後真宗步行到承天門,派兩名太監爬上屋頂取下。王旦跪進天書,真宗下拜接受,親自放在轎子中,引導到道場,授予陳堯叟啟封。隻見黃帛上寫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恒(真宗名),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真宗跪受後,又命陳堯叟宣讀黃帛上的字。其所寫內容都是讚揚真宗能以至孝至道繼承帝業,希望他保持清淨簡儉,宋朝的國運必能昌盛綿長。皇帝又跪奉天書,用帛裹住後放入金匱。群臣在崇政殿致賀,皇帝賜宴款待。又派專使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大中祥符,賞賜群臣。
消息傳出,舉國上下歡欣鼓舞,各種祥符紛紛上報。王欽若慫恿宰相王旦等率領文武百官、軍隊將士、地方官員、少數民族首領、和尚道士、社會名流和各地長老24300多人,五次上書,請求舉行封禪大典。真宗命翰林院、太常寺等主管部門研究製定詳細的儀式。
對天書降臨作過特殊貢獻的王欽若被任命為參知政事,主管封禪大典的日常事務。六月初六,王欽若從乾封縣(今山東泰安)報告:泰山湧出醴泉,蒼龍降臨錫山。不久,木工董祚在醴泉亭以北又見到掛在樹上的一塊黃帛,上麵有字,但不認識。皇城使王居正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見帛上寫著真宗的名字,趕緊報告王欽若。王欽若躬奉帛書,讓太監飛馬捧往首都。真宗立即在崇政殿召集群臣,又宣布:五月十七日子夜,我又夢見上次見到的神人對我說:“下月中旬,將在泰山賜給你天書。”我馬上密令王欽若等人,一旦發現祥異就立即上報,如今果然與所夢符合。上天如此關懷保佑,我真怕擔當不起呀!
十月初四,在載著天書的豪華玉車的引導下,真宗一行浩浩蕩蕩離開開封,前往泰山。經過三天的齋戒,真宗登上泰山山頂完成了祭天儀式,第二天又在社首山舉行了祭地典禮。真宗登壽昌殿接受群臣朝賀,宣布大赦天下,文武百官皆升一級,首都開封府與皇帝途經州縣增加舉人名額,特許全國百姓歡慶三天。接著又在穆清殿舉行盛大宴會,還在殿門外為當地父老開宴。十一月二十日,真宗回到開封,群臣的歌頌又掀起新的高潮。十二月初五,真宗在朝元殿接受尊號,封禪大典圓滿結束。
其實,天書、祥符、封禪等等都是真宗與“五鬼”編造的騙人把戲,其真實目的不過是為了樹立真宗的威信而已。寇準雖然遭貶地方,也對此頗感不滿,不過因為正遭貶斥,不能發表觀點罷了。真宗的初步目的達到後,也漸漸對王欽若之流的阿諛奉承失去了興趣。
王旦大中符七年(1014)六月,樞密使王欽若、陳堯叟因罪免官。宰相王旦便趁機推薦寇準,把他調進京師,委任為樞密使。寇準上任後又與五鬼之一、新任三司林特勢成水火,格格不入。林特當時正蒙厚寵,負責征收河北地區的絹帛,催逼很急。寇準暗中幫助轉運使李士衡從中阻撓,還請求懲治三司長官及其屬吏。由於不能滿足朝廷的奢侈費用,宋真宗對寇準不滿。王旦不敢違抗聖意,隻得批評說:“寇準好人懷惠(希望別人懷念自己的恩德);又人畏威(又喜歡別人畏服自己的聲望),皆大臣所避(這都是做大臣者應當避免的弱點),而準乃為己任(寇準卻認為這是應該的),此其短也。”王旦所說的的確是事實。王旦自己不僅能容忍寇準平日的挑剔、頂撞,而且竭力保護這個剛正、賢能的同年。他曾多次向真宗褒揚寇準,但僵局仍無法挽回。大中祥符八年(1015)四月,寇準終於又被免職,左遷為武勝軍節度使。天禧元年(1017)宰相王旦病死,死前又推薦寇準為相。然而真宗卻任命王欽若為相。
天禧三年(1019)三月,為討宋真宗的歡心,巡檢朱能與內侍周懷政通謀,偽造了“天書”放在長安西南的乾祐山。當時寇準已調往此地任永興軍長官。宋真宗很想得到所謂的“天書”,但一些大臣極言此事虛妄無稽,一再勸阻。這時有人獻計,如能讓寇準進獻天書,官民才能信服。於是,真宗命周懷政曉諭寇準。寇準開始並不願做這種荒誕不經的事情,後由於女婿王曙從中慫恿才勉強同意。當時,寇準有個門生鑒於朝中群小盤結、人情險惡,寇準過於剛直不阿,日後難以脫離官場橫禍,便向寇準獻策:走到半路假稱有病,上書堅決請求補為外官為上策;見到皇帝立即揭發天書是假,可保全平生正直的名聲,這是中策;假如再進中書省為宰相,是下策。但是寇準在外為官實在是太久了,他急於進朝去施展自己的抱負。身處名利之間難以自拔,寇準最終還是謀錯一籌,違心地到朝中從事逢迎。宋真宗見寇準進獻“天書”,自然大喜過望,親自將他迎入禁中。天禧三年(1019)六月,王欽若因罪免相,寇準接任宰相,兼任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