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曾為農民詩人郭建民的詩集《鄉情》寫過序。那時,我就覺得他的莊稼漢歌寫得很靈動,很質樸、很好讀,尤其是他對改革開放後的新農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出口成章,躍然紙上,似乎有說不完的話,作不完的詩。十年後的今天,看到他新編撰的詩集《熱土》,我的這種感覺更強烈了,而且更新穎,更加靈動,更加酣暢,仿佛他的胸中窩藏著一團燃燒的火焰,都噴射在他的家鄉建設新區的熱潮中,都噴灑在他深深熱愛的這塊熱土上了。
自然,可以想知,他從小生長的小小的下高墊鄉,就快變成大大的新型的生態城市,他能不激動不為之歡呼麼!新區從破土動工到修建座座樓房,他親眼目睹家鄉這座綠色城市的崛起,他能不歡欣而不為之歌唱麼!改革開放是一場革命,今後必將逐步消滅城鄉差別。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然而,沒有想到他的家鄉卻這麼快就要變成城市,農民也要變成市民。這種曆史的大轉換,使這位農民詩人的創作思維空前活躍起來了,他傾其全部熱情歌唱起來了。我想,這就是這部《熱土》產生的緣故吧!
我這裏還想說,郭建民在《熱土》中所表達的不僅是熱烈的感情,而且在詩的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也許為了使自己的詩情表達上更為自由,也許隨著家鄉的巨變引起他心靈的震撼所致,他幾乎運用了各種詩的形式,以傳達他內心從未有過的激蕩。這部詩集裏既有快板詩、民歌體,也有自由詩、古詩體,還有散文詩等等,他不是墨守成規,不拘一格,想用那種詩的形式,便用那種形式,詩的形式全然為我所用。這樣一來,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這部詩集是多視角多韻律多樣化的,是為他要描繪的事物服務的,這和他以往多為快板詩或民歌體不盡相同,在詩的形式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在詩情的表達上有了很大的飛躍。
郭建民是追隨農民詩壇泰鬥王老九起家的,他寫起快板詩來也是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詩情的表達也很明快樸素。例如,他描寫新時期農村婦女變化的詩《老婆走娘家》:
老婆五十八,/今日走娘家,又美容,/又美發,/打扮得就像一枝花。
喜鵲叫喳喳,/心急快出發,門前大道車如飛,/雇輛小轎桑塔納。
與此同時,他采用自由詩形式,表達他對建設新區的興奮之情,例如這首《心中的豐碑》:
悠悠趙氏河,/流淌著炎黃的血液,/巍巍延昌塔,/凝聚著耀州的靈氣,/腳下,一片開發的熱土,/頭上,飄著血染的紅旗,/一個偉大的生命在這裏誕生,/明天的太陽在這兒托起!/啊,銅川,新區,/可愛,美麗,/綠色的向往,/神奇的土地,/金色的城市,/心中的豐碑!
顯然,這兩種不同的詩的形式,都不同程度地表達了他的觀察和思考,都有其優越方麵,不可厚此薄彼。
由此,我想說,郭建民是個勇於探索和思考的農民詩人。麵對他要表現的事物,他不拘泥於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率性采用適合傳達自己感受的詩的形式。這也應了他的話,“詩花隨著心花開”!
郭建民在詩歌創作的道路上,已奮鬥了四十餘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詩歌獲得了大麵積豐收。連同這部詩集《熱土》,他已有六部詩集出版,即《田野的歌》、《鄉村詩草》、《鄉情》、《鄉戀》、《耀州風情》等。這種連續出版六部詩集的盛況,在眾多農民詩人中也屬少見。他這種持續創作的狀態,我想來源於他有活躍的思維,有善於思考的頭腦和有不斷進取的精神。他的思維活躍,主要表現在他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和表達上,也表現在他對當今詩壇的關注和詩理論研究上,這就使他在創作中有了不斷探索和不斷創新的勇氣。我覺得是郭建民能夠持續創作的原因所在,是極為可貴的。
郭建民在回顧自己的創作道路時,深有體會地說:“作為一個農民詩人,要真正寫好農民還是不容易的。隻有把心靈的回音壁麵向農民的喜怨哀樂,農民生活的酸甜苦辣鹹,才能真實折射出農村時代精神的光華。”他說得多好嗬!
時代在前進,郭建民在前進,與時共進是郭建民所堅持的精神。我們期望,他有更好的作品問世。
因為他的“詩根紮在泥土裏”,而且“詩花隨著心花開”呢!
二??一年深秋於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