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顆詩的靈魂――致詩人木林(1 / 1)

你托人捎來的詩集《當騎兵的日子》,我這幾天反複讀過了,而且讀得很舒心很愉快。

我通過你的詩認識了你,認識了你這位中國最後一支騎兵師的老戰士,感到你雖說轉業已經十多年,卻依然擁有軍人的情懷,擁有一顆燃燒的靈魂,一顆騎兵加詩人的靈魂,這是極為難得的。

我想你最初作為一個騎兵,馳騁在甘南草原,馳騁在天山南北,馳騁在大漠戈壁之中,你的靈魂就已燃燒,你的詩思已在飛翔,於是你壓抑不住內心的躁動,便拿起了筆記下了你的思緒、你的感情和你的幻夢。在當騎兵的日子裏,你曾發表了不少詩,也許這些詩還不令你滿意,於是你幾經字斟句酌和反複錘煉,最後才拿出這部精選的詩集來。

人生在青春時期的閱曆,最難忘懷。你在當騎兵的歲月正值少年,從懵懂到覺醒,從覺醒到奮發,經曆了許多艱辛和甜美的日子,那些往事縈繞心頭永生難忘!我感到,你也是從不自覺到自覺走上詩人之路的。因為寫得多了,發表得多了,你自然被人們稱呼為騎兵詩人,或稱為是馬背上的詩人。我讀你的詩總覺得有飛騰的動感,自然質樸,強勁雄渾,就像躍馬飛馳在大漠中那麼豪放,又像放馬緩行在草原上那麼恬靜。當你“在澄藍與碧綠之間/放飛少年的夢幻/讓青春縱情騁馳/馳作一抹棗紅色的風景線”的時候,“已經記不清大漠的狂躁/戈壁的荒誕/隻記得/軀體在蒼茫間粗獷/心事在杳冥中浩瀚/而草原像一匹羔羊/匍匐於地渾身顫栗/驚視著雷鳴閃電”;此刻,已經記不清雪山的冷峻/長城的剽悍/隻記得/戰馬拖起千裏狂風/軍刀鎖住萬重雄關/一雙鷹鳶般的眼睛/穿透風雪始終緊盯/天邊滾滾的硝煙/……(《當騎兵的日子》)這是何等的忘情,何等的氣概!這才是真正軍人的意誌與情懷,騎兵的剽悍與粗獷,對祖國的摯愛深埋在心底,忘卻周圍的各色風景,義無反顧地向前衝擊的風姿,此情此景活畫出了中國騎兵的雄壯氣魄,多麼傳神,多麼富有詩意,多麼妥帖感人!

擺脫了陳詞濫調,沒有那種委瑣之氣,顯示出了一種雄健奔放和陽剛之美,這是你的詩集的獨有的特色。這種獨特的色彩,不僅反映在你的《大漠》、《相聚》和寫騎兵的許多情詩裏,也反映在你寫《魔鬼城》、《火焰山》和寫新加坡的《魚尾獅》、《馬六甲》以及《香港,我的弟兄》等詩裏。我以為,你這些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獨特的詩情、獨特的色彩。以這首《葡萄溝――題葡萄幹》為例,你竟把馳名海內外的吐魯番葡萄幹,喻為情有獨鍾的熱戀著的姑娘,“因為愛得如此執著/戀得如此堅貞/縱使嬌嫩豐滿的玉體/被熱浪風幹/變作幹癟的木乃伊/也無怨無恨/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份忠貞不渝的愛情/於是,我們懂得了愛情的真諦/在於一顆永遠甘甜的心”!這真是獨有的視角,獨有的想像,新鮮而別有韻致。詩的贏人之處就在這裏,憑借自己想像的豐富,飛翔在詩歌的海洋裏。

讀你的詩,覺得不僅有想像的翅膀,意象的捕捉,而且肯在詩的語言錘煉上下工夫,這點也是很可貴的。同時,從詩裏行間,也顯示了你做人的誠懇和嚴於律己的品格,我是讚賞的。不過,也許因為如此,我發現你的詩有過於嚴謹之嫌,仿佛形成了某種模式似的,該放開的地方沒有放開。你在馬背上“一路顛簸著,顛簸人生/顛簸剽悍與粗獷”,的確你有許多詩是如此,然而卻應更剽悍更粗獷,更符合騎兵的實際。不知你以為然否?

我特別欣賞你在《翔》這首詩裏,所表達的人生感悟:

有豆蔻般的年華

就有豆蔻般的回憶

奮鬥,也一往情深

跋涉,也綽約多姿

即使是搏風擊雨

也如此瀟灑飄逸

憧憬也許渺遠

但不會無涯無際

旅程也許坎坷

信念鼓動著雙翼

縱然千回百折

也留下委婉如詩的軌跡

從這首詩裏可以感受到你人格的力量。這也許是你生命體驗而凝練出來的詩句,我看毋寧說是你的人生宣言。你作為詩人的氣質和品格,哲理與詩意的融合,已達到揮灑自如的地步了。

這是我讀你的詩集《當騎兵的日子》一些感覺。我還真切地感受到一顆熾烈燃燒的靈魂,這種靈魂的燃燒會伴隨著你,伴隨著你的詩的旅程,永無止境。

請接受我對你的祝賀!

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於長安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