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經濟改革時期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測定及其特征(2 / 3)

1.在波動的性質方麵

綜觀改革開放前的5輪經濟周期,共有三輪經濟周期波動屬於古典型波動,即第2輪、第3輪和第5輪,經濟運行在低穀的增長率分別為-27.3%,-5.7%和-1.6%。隻有第1輪和第4輪經濟周期為增長型周期,經濟周期運行在低穀時其經濟增長率仍有4.2%和3.8%。

2.波動幅度、波動係數、波動高度、波動深度及波動的平均位勢

改革開放前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總體特征顯示,中國經濟前五輪周期的平均波動幅度達到了21.98%,波動係數為1.66,總體上呈現強幅型波動特征。從波動高度和波動深度來看,改革開放前五輪周期平均波高為16.66%,波動深度為-5.32%,體現了古典型周期的特征,而波動位勢也隻有6.51%,中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較差。

(二)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特性

1.在波動的性質方麵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逐漸增強了中國經濟係統的緩衝能力和自調節能力,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特征發生了變化。四輪周期(第10輪周期剛開始,故暫不考慮)均為增長型周期,即使在周期運行的低穀,中國經濟增長率仍為正值。

2.波動幅度、波動係數、波動高度、波動深度及波動的平均位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波動出現了穀位上升、平均位勢提高、波幅降低等新態勢,出現了“高位―平緩”型波動。所謂高位是指經濟增長速度處於較高水平,所謂平緩是指經濟波動的幅度已經減緩。“高位”說明中國經濟的增長力增強,“平緩”說明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增強。

鑒於第10輪周期剛開始,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第6輪至第9輪周期的平均波幅僅為5.82%,小於改革開放前的21.98%。波動係數為0.27,遠低於改革開放前的1.66,總體呈現中幅型特征。從波動高度和波動深度來看,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改革開放後的四輪周期的波高出現了一定的下降,而波動深度由負值變化為正值。經濟波動類型由古典型周期轉變為增長型周期,波動位勢從改革前的6.51%提高到改革後的9.44%,上升了2.78%,中國經濟在增長中逐步走向穩定。

第9輪周期出現了與前八輪周期明顯不同的差異特征,那就是第9輪周期是一個增長型的具有長收縮期的弱周期(其在波穀時的經濟增長率仍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在該輪周期中,物價波動幅度較大,既經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又經曆了通貨緊縮,是一個短擴張、長收縮的周期,經濟周期波動出現了微波化的特征。第9輪周期同時伴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即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低迷,國際經濟波動對中國經濟運行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三、經濟改革時期中國經濟波動的變化

從以上對經濟改革時期中國經濟波動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波動發生了一係列變化。

(一)經濟改革時期中國經濟波動已經由古典經濟周期波動轉變為增長型經濟周期波動,這是經濟長期持續增長過程中的必然特征

改革開放前的五輪經濟周期中,三輪為古典型經濟周期,宏觀經濟主要指標表現為絕對值下降即負增長,增長速度落差十分明顯,表明了經濟的不穩定性;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也出現了高低起伏,但總的趨勢看經濟總量仍然保持高速持續增長,屬於典型的增長型經濟周期。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周期今後仍以增長型為主,經濟增長率將保持較高水平。但隨著市場機製和政府宏觀調控機製的不斷完善,實際增長率將會保持在一個適度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