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姐似乎自嘲地說:“我呀,炒股虧了我一個服裝店,現在都還在為證券公司打工呢!”
以下便是楊大姐的入市經曆——
我怎麼會炒股的,到現在我也沒有弄明白,就隻知道當時一衝動,就進去了。
我從1993年下了崗,便開了一個服裝店。當時做生意的人比現在少,賺錢也就比現在容易得多。當時跑到廣州、溫州等地的服裝市場進一批時髦貨,回來往衣架上一掛,很快就能賣完。這樣搞了3年時間,竟賺了七八萬元。要說,對於一個下崗職工來說,這夠幸運的了。但人往往就是在順利的時候不能把握住自己。
記得那是1997年初,我那服裝店裏的生意特別好,一條女褲一百多元,許多人價都不還,拿了就走;還有那些溫州小工廠出的西裝,質量並不怎樣,但四五百元一套,也有人要。我說現在這人怎麼都這樣有錢,也這樣大方了呢?便留了一個心眼,注意上了這些大方的顧客。不久後,我從一些買衣服的女顧客口裏慢慢聽出了一點門道:她們都是炒股賺了錢!我雖說自己文化程度也好歹算個高中生,又生活在這省會城市,但我過去對炒股幾乎聞所未聞。於是有意無意地與這些顧客聊起來。她們告訴我說:現在股市火得不得了,今天進股明天就漲,一賺就不是你賣服裝賺的幾元幾十元,而是幾千幾萬元。她們還舉例說,某某從5萬元炒成了30多萬元。我好像是在聽天方夜譚: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她們便耐心地給我舉例:像某某股,前兩個月才4元多,現在已經是21元了,這能賺多少?5倍呀!還有某某股,上個星期是12元多,今天就是26元了,翻了一番。你想不賺都不行!
我聽了她們的話有點如夢初醒的感覺:難怪人家那麼有錢,原來炒股這麼賺錢。我兩年前與丈夫離了婚,一個人拉扯著一個上高中的孩子,現在正是需要錢的時候,如果我利用做服裝生意賺的一點錢去炒股票,翻一番就足夠我做幾年的生意了。這樣想著,第二天我便請母親看店子,跟著幾個通過賣服裝認識的姐妹到了證券公司。
一進證券公司的交易廳,你不衝動也難。隻見裏麵像電影院散場一樣,擁擠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都盯著電子屏幕時而鼓掌,時而大笑,人人都是笑容滿麵,個個都是激情滿懷。到處都是“漲了!漲了!”“賺了!賺了!”的聲音。那幾位女伴對我說,要進就快進,早進早賺,多進多賺。聽了她們的話,又看了這一場麵,我終於動心了。當天就從銀行取出了6萬元存款到證券交易所開了戶。第二天,我記得那是1997年1月底,我拿著嶄新的證券交易卡來到了交易所,準備狠撈一把,過個痛痛快快、舒舒心心的春節。但望著那兩個大屏幕上的幾百隻股票,我卻不知從何下手。過去進服裝,我看式樣,比質地,砍價格,都非常裏手,現在買股票,隻認得他們的名字,到底它們背後的公司是幹什麼的,效益如何,前景怎樣,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不過,我看當時的股民大都沒有幾個搞得清,買股票要麼是聽股評家說進什麼就進什麼,要麼就是看人家買什麼就買什麼,據說還有將股票的名稱寫在紙上,再揉成小團去摸,摸到什麼就買什麼。
正在麵對著五花八門的股票不知從何下手時,帶我入市的那幾位姐妹們熱情地把我拉到一個戴眼鏡斯斯文文像個學者模樣的中年男子麵前,說是要請他給我推薦什麼“黑馬股”。以前我們做生意有“同行生嫉妒”之說,但在股市裏卻完全不同,誰也不怕誰賺錢,有信息大家都互相傳播,因此,我看股民們個個都是古道熱腸,這也是當年大膽入市的原因之一。這位眼鏡先生聽了姐妹們的介紹,便非常熱情地對我說:“你是一個新股民,短線炒作不適合你,再說你還要照看生意,因此我看你要進就進龍頭股,滬市你進‘四川長虹’,深市你進‘深發展’。”一邊說著他一邊打開電腦讓我看這兩隻股的趨勢圖。老實說股票行情我都是才看到,那些橫七豎八的線條我一點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但這位眼鏡先生很耐心地給我解釋,說你看,“深發展”1996年從6元起步,到12月份就達到了20元,現在到了30多元,你說漲幅大不大?再看“四川長虹”,1996年是7元啟動,到12月份達到27元,現在更是到了40多元,還有什麼生意比買這兩隻股賺得多賺得快?我聽了認為說得也是在理,但也有疑問:漲了這麼多了,還會漲嗎?眼鏡先生說:你看這兩隻股票都是呈45度的斜角往上漲的,1996年12月份的股市大跌都沒有影響它們的走勢,說明其上攻動力很強。幾位姐妹也給我鼓勁說,你沒聽股評家們都說,什麼時候買“深發展”和“四川長虹”都不會錯,你放心好了,我們都買了這兩隻股。我一想也是,大家都看好的東西,想必錯不了。於是,我以42元的價格買了1400股“深發展”。果然不出所料,“深發展”還在節節上漲,幾天後便漲到了45元左右,我一算賬,不到一個星期,就賺了4200多元,這要是賣服裝,不知要費多少口舌耗多少精力,我似乎真正嚐到了投資股市的甜頭。本來我想出貨的,正好當時電台上一位股評家信誓旦旦地說,中國股市也必然會像美國股市那樣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早晚會出現每股價位百元以上的股票,並且要是出現,首先就會出在“深發展”和“四川長虹”等龍頭股裏,現在的股價遠沒有達到目標,還有較大的想像空間,有股票的放心持有,沒有股票的要大膽買入,一定會有出人意料的收獲。我想,既然還能漲到100元,我何不死抱著讓它漲呢?於是,當5月8日“深發展”最高漲到過49元時,我也沒有賣掉,一心隻想讓它還漲十幾二十元。可是好景不長,5月8日後,“深發展”就從頂峰上往下落。開始我想跌一陣會上漲的,因此沒有拋出,但沒有想到這次下跌是一跌不回頭。跌到我的買入價時我想拋掉,但又心裏不甘,賺錢的時候沒有拋,難道現在不賺錢了去拋?稍一遲疑,股價便跌到了我的買入價以下,我更是想不通,入市不到一個月,就虧錢,實在劃不來,想必要跌也沒有多少跌的了。哪知道,我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本來衝到了最高點,因為沒有下車,現在眨眼便往下衝,根本不知道到什麼地方能止住。不久後,“深發展”跌到了30元以下,在此價位雖然盤整了一段時間,但還沒等我決定是留是拋,又開始了下跌。無奈之中,我在24元左右拋出了所有股票,一算賬,每股虧了18元,一共虧掉了我2.6萬元,現在說起來都嚇人。那幾個姐妹更慘,她們舍不得拋,現在跌到了十多元,虧掉了2/3。
這時我才醒悟到,炒股也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情,入市前也得認真研究。以後我又陸續進了一些股,像四川長虹、深科技等,有的賺了,有的虧了,但我自認為自己謹慎多了,以你們研究股市的人的話說,就是理性多了。不過,我也有想不通的地方,像“深發展”等業績優良的龍頭股,你說沒有投資價值,為什麼會漲到四五十元?你說有投資價值,為什麼又會一跌幾年,到現在都沒有翻身?還不如那些連年虧損的ST和PT股票?不過我知道,想得通也好,想不通也好,總之一句話,炒股票得謹慎行事,衝動不得。
點評
在公園裏坐過或者見過過山車的人都知道,過山車一般是先經過一段上坡,然後再往下麵衝,經過一個長長的下坡路,又回到起點。在上坡時速度越來越快,讓人有一種驚喜交加的感覺,但就在你認為還在繼續往上衝的時候,過山車卻翻了個筋鬥,越過了頂峰,而後便嘩啦啦地往下衝,可以說是上得快,下得更快,一眨眼又回到了原地。楊大姐在股市裏也坐了一次這樣的過山車,不過這是相當昂貴的過山車——在這一上一下中,幾萬元錢便沒了蹤影。
在股市裏坐過這種過山車的人遠不止楊大姐一個,許多股民都有這種大起大落的體驗。他們迷惑不解:我沒有進股市的時候,股市天天上漲,而我一進去,股市就大跌,是我運氣差還是有人與我作對呢?其實都不是。股市就像過山車,有上就有下,但許多人卻隻看到過山車往上衝,沒有想到隨之而來的往下跌。因此,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每當股市大盤或者個股一個勁兒地往上漲時,開始人們還能保持謹慎的心理,但隨著成交日漸活躍,指數或者股價日益飆升,許多人便忍不住熱血沸騰了,心想今天漲了明天還會漲,明天漲了後天還會漲,好像上漲永遠沒有盡頭似的。於是心中呐喊一聲,衝向刷卡機滿心歡喜地買入自己的股票。運氣好的進股後行情還在進一步前進,你買的股票終於獲了利,但這時股市上下一片叫好聲,股評家們更是發出了攻占新高地的呐喊。於是你舍不得天天抱在手裏生金蛋的股票,滿心期盼股票進一步上揚,不料行情卻在歡樂中死亡。當頂部確立時,眼睜睜看著這些紙上富貴又灰飛煙滅,自己又不舍得賣出,最終使自己成為套牢一族。運氣差的進股後股市便翻了臉,把你牢牢套住脫身不得。
這些股民失誤在哪裏?很簡單,他們隻看到股市的上漲,沒有防備股市的下跌。實際上,就像過山車有上必有下一樣,股市有漲也一定會有跌,尤其是大漲後往往是大跌。許多新股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看股市上漲,便欣喜若狂,趕緊殺入,結果剛好接了別人扔過來的燙手山竽。實際上,股價不會毫無止境地上漲,誠如股市格言所說:“樹木不會一直長到天上。”一般人總以為今天的趨勢會持續到明天甚至更久,就像今天太陽高照,就以為明天和以後也都會是晴天麗日一樣。但是股票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上漲,一定會形成超買,會需要回調,最後跌回合理的價位。我們要明白,一個曾經飆漲得過高的股價並不是一個正常價格,是難以持久的。但許多新股民對此卻沒有一點概念,股市一漲就得意忘形,並且越漲就越失去理性,全然不考慮將來的下跌。因此,西方證券分析家認為,牛市到達頂峰的時候,正是新股民大量入市的時候,反過來說,新股民大量入市的時候,也往往是牛市轉為熊市的開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起有落的,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隻漲不跌。像“四川長虹”、“深發展”之類的股票,確實是中國股市的藍籌股,但楊大姐買入前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漲幅,翻了幾個跟頭,價格的上漲已遠遠超出了其公司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大幅回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惜楊大姐以前不懂得這一點,以為漲到40元了還會漲到50元,漲到50元了還會漲到60元,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顯然這是不合乎事物發展規律的。
股市賺錢不容易
要說我入市炒股,那是最不應該的。本來天下之大,360行,應有盡有,可我不知怎麼看走了眼,一念之差入了股市。人有千差萬別,有的適合幹這個,有的適合幹那個,就是別挑自己不適合的事幹。
——這是一位下崗女工的感慨!下麵則是她股市沉浮的經曆:
1993年3月,我成了一名下崗職工。我沒有大學文憑,也沒有專長,工作確實不太好找。我在家裏幹了一段時間的家務勞動,成天不是打掃衛生,就是洗衣做飯,很不得勁兒。我的幾個姐妹經常來串門,其中有兩個已經開始炒股票。在她們的鼓動之下,我準備進入股市。當我把我的打算告訴丈夫的時候,他不無譏諷地說:“這炒股是什麼人都炒得了的?你憑什麼炒股?”我認為這炒股也不是怎樣困難,無非是低價進高價出,賺個差價就行,什麼行不行的。你開個飯館擺個小攤的,還要找關係,開後門,還要與方方麵麵的人打交道,誰也得罪不起。而炒股大家公平競爭,怕什麼?再說,聽炒股的幾個姐妹說,這玩藝來錢快,一家夥搞好了,就能翻個兩三番,一年下來掙一筆,比做什麼生意都強。
丈夫開始還不同意,但這家裏,當然還是我說了算。因此,我從銀行裏取出所有的家底兩萬多元,又找親戚朋友借了一萬多元,拿著這緊巴起來的四萬元入了股市。
進入股市後,聽著其他股民滿口“拉高”、“莊家”、“題材’、“漲跌”之類的高談闊論,看著別人煞有其事地買賣股票,我連再進一步弄懂股市行情也等不及了,一心就想著馬上將手裏的這幾萬元變成股票,而後讓它像雞婆生蛋一樣的每天增值。
但買什麼股票好呢?我一片茫然,對於行情顯示屏上的股票無一熟悉。正好那天“青島啤酒”上市——我記得那天是8月27日,因為這天是我女兒的生日。當天開盤15元,隨後回落。我對“青島啤酒”這隻股票的上市公司一點都不了解,但對青島啤酒卻不陌生,因為我以前在副食品公司上班時,青島啤酒是緊俏貨,曾經還要憑票供應,沒有關係還買不到。我想,買這種股票應該不會太錯。當天我便低填了幾分,想以14.2元買進這“青島啤酒”,卻沒有買進。本來還有點懊悔,不料卻因禍得福,以後連續幾天,“青島啤酒”都在下跌,一個星期後便跌到了12元。這時,交易所裏的許多“業餘股評家”都說,這“青島啤酒”原始股的平均成本都有12元多,現在隻有12元,比中簽的原始股還便宜。再按一般新股上市後股價的走勢,上漲50%是普遍的現象,這樣算來,“青島啤酒”漲到18元甚至20元一點也不稀奇。我本來就看好這隻股票,此時不進更待何時?於是,我鬥膽從低價位以12.1元的價格買入2000股“青島啤酒”,正式踏上了我的炒股生涯。
買入股票後,我的心情也隨著股指的變幻而再也無法平靜下來,那段日子,跟新兵的緊張與忙亂恐怕沒什麼區別。每天上午八點半或更早,我便早早地來到了證券交易所,占據一個便於看盤的位置;下午收盤,我又是最後一個離開股票市場的人;而最讓人疲憊不堪的是覺睡不好,一到晚上,大腦總是格外興奮,一會兒夢見股價跌了,一會兒又夢見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