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2 / 3)

點評

投機莊家瘋狂炒作,受損失是活該,但這也害苦了許多散戶。打擊莊家的利劍,也同時落在了一般散戶的頭上,讓許多散戶損失慘重,說不晦氣是假的,說不窩囊是騙人的。但我們又能怪誰呢?誰讓我們成了莊家炒作的“幫凶”?明知道這是莊家的違規操作,我們還要跟著瞎起哄,這自然也是不對的。

當然,對於管理層這次采用高比例擴募的辦法打擊莊家,抑製投機狂潮,許多人也頗有微詞,他們認為這種打擊方法,便宜了莊家,害慘了跟風的散戶。據分析,基金湘證以1:6.5高比例擴募,如果莊家能籌集到資金參與擴募,則以莊家除權前平均成本2.8元計算,除權後的成本價格為1.2486元,而擴募後的價格仍有1.3元,原有的莊家仍然能達到獲利、有機會出貨的目的,這顯然沒有達到懲罰莊家的目的。事實上為達到不斷出貨的目的,莊家繼續在操縱市場,誘騙散戶跟進。既然《證券法》明文規定不準操縱市場,如此明顯的違法違規行為,為什麼不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直接查處莊家呢?

中國股市沒有明確禁止莊家存在的法律,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任憑莊家們在股市興風作浪,胡作非為。股市固然是一個用實力說話的地方,但也是一個講究秩序講究公平公正的地方。而實際上,莊家的許多所作所為,是違反證券市場公平公正原則的。他們或者欺買欺賣,坑害一般散戶;或者自買自賣,操縱股票價格;或者大進大出,影響股市穩定。

對於莊家的欺詐行為,不僅股民深惡痛絕,法律也是不可容忍。中國法律沒有禁止莊家存在的條款,但有禁止操縱證券市場的規定。《證券法》第71條就明文規定: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其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其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買賣證券或者進行虛買虛賣,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其三,以自己為交易對象,進行不轉移所有權的自買自賣,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其四,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交易價格。

操縱市場是在證券市場中製造虛假繁榮、虛假價格、誘導或者迫使其他投資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作出錯誤投資決定,從而使操縱者獲取利益或減少損失。這是一種針對不特定人的欺詐行為。如莊家機構往往利用其擁有大量資金的優勢,進行單獨或者合謀買賣,對某種證券連續以高價買進或者以低價賣出。有時在短時間內,對同一種股票反複買進賣出,以造成這種股票交易活躍、價位上漲或價格暴跌的假象,誘使他人上當受騙,而莊家機構自己則在價格猛漲階段將股票拋出,在價格暴跌時大量買進,以獲取暴利,使其他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

莊家要操縱股票走勢,免不了要用一些旁門左道。最常見的是利用內幕消息做市。從盤中看,每當上市公司有良好業績公布前,或者有什麼收購之類的消息發布前,股價就常常有好幾天異常波動,而當利好消息公布之後,股價往往就大幅回落,結果聽到好消息進貨的投資者就全部被套,掌握先機的莊家卻大獲其利。更有甚者,有不少上市公司本身就是莊家,為了配合自己造莊,在業績方麵大造手腳。當需要入貨時,就把財務報表造得一團糟,告訴投資者業績很差,從而令他們大量拋售。而當莊家想造高時,則把業績做到漂亮得不得了。最典型的是1993年底的白雲山股票,上市時公布的業績是每股0.38元,結果不少股民在10元附近大量拋售,而莊家則趁機大量收集。之後它卻連連上升至11元、13元、15元。投資者不得其解,因而也不敢輕率地跟進。然而,當莊家要出貨時,公司卻突然修改業績,報出每股1.0元的優秀業績出來。結果消息公布後,白雲山猛升到18元,莊家卻就趁機大量沽貨。而18元以上買貨的人則幾年後仍深深地被套在其中。

打擊莊家的違規操作,已成為當前市場監管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隨著2001年證券監管部門對中科係莊家和億安科技莊家的嚴厲查處,曾經橫衝直撞、興風作浪的莊家炒作將受到抑製。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麵對做莊的高額利潤,一些不法機構絕不會因此就自動退出中國股市,他們還會以各種形式潛伏在股市裏,一有機會便跳出來興風作浪。對此,我們一定要依靠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加強管理與監督,嚴格禁止與打擊莊家違法違規操縱市場的行為,引導機構主力合理合法投資。而作為廣大投資者,更要擦亮眼睛,提高識破莊家騙局的能力,不為莊家的造市輿論所動心,不被莊家的欺騙手法所蠱惑,堅持理性投資,尤其不能過於貪心貪利,明知是莊家的違規操作,還要往裏麵鑽,結果不是被莊家吞沒,就是被市場監管的利劍刺傷。

小心謹慎看股評

股市是一個波翻浪湧、瞬息萬變的地方。對於千千萬萬弄潮股市的中小股民來說,他們最期望的自然是能有人像報告天氣預報一樣告訴他們股市是晴是陰,有風還是有雨;也期望有人像領航員一樣告訴他們哪裏有漩渦哪裏有暗礁。於是,證券投資谘詢人士——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股評家”便應運而生。

在當前的中國股市,絕大多數股民沒有能力去關注上市公司的運作情況;也沒有精力去研究K線圖、去數波浪、去埋在一大堆數據麵前進行證券分析,最簡便也最適宜的選擇便是聽股評人士的股市分析。因此,當今的股評家最走紅最吃香,今天在電視裏侃侃而談,明天在報紙上長篇大論,後天與股民麵對麵談心,晚上還要在聲訊熱線裏談“股”論“莊”。他們預測大勢,分析個股,追蹤莊家,政策麵清楚,消息麵靈通,加上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雙管齊下,確實能幫助股民們看清大勢,選擇個股,以正確決策。因此,隨著股民隊伍的日益壯大,中國證券投資谘詢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股市報道與評論已成為各種傳媒的重要組成部分,股評家則與影視明星一樣,其一言一行,都成了股民關注的焦點。

客觀公正的股評確實能讓股民把握股市走勢,了解個股情況,從而作出正確的操作決策。然而,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看到,在股票市場,許多所謂的股評家並不特別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與準確的分析能力,他們有的經常是信口開河,股市火爆的時候推波助瀾,股市走弱的時候悲觀喪氣;有的不實事求是,明明是利空消息,卻不敢說真話,遮遮掩掩,什麼短期利空長期利好,什麼利空出盡也是利好等等,以一些大話套話胡弄股民,甚至誤導股民;還有的則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或者接受公司的賄賂而當“吹股手”,無原則地吹捧其股票,或者當莊家的“托兒”,莊家進貨時大唱悲觀論調,逼使散戶斬倉割肉,莊家出貨時則“強力推薦”,誤導散戶高位接貨……

股市不是一個能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進行具體測定與分析的實在的物體,而是一個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的複雜場所,因此,任何分析與預測都有著較大的局限性,加上中國股市受政策影響密切,偶然性大,更加難以準確預測。如果我們要求股評家就像天氣預報一樣給我們準確地指出大盤明天是起是落,個股是漲是跌,顯然是一種苛求,也是不現實的。國外就有這樣的股市諺語:“股票市場沒有永遠正確的預測家”、“預測家的建議有時如同五歲小兒的意見”。

當然,作為股評人士,他們也確實有必要盡量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盡量全麵地分析股市,客觀地預測股市。因為他們的分析與預測對股民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許多股民就是以股評作為自己的操作依據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股評家的錯誤分析與預測都將直接影響著股民操作方向與投資收益。

但是,對於股評的誤導,無論如何埋怨都是無濟於事的,損失還得股民自己承擔。這倒使我們想起沃倫·巴菲特曾經給股民講過的這樣一個故事,很值得股民們琢磨一

一個陌生人走在一個小鎮上,他想與當地人交朋友。在村子的廣場上,他看到一個曬太陽的老頭和老頭身邊的一條黃狗,“你的狗咬人嗎?”他小心翼翼地盯著那條狗問老頭。老頭說“不”。於是陌生人便彎腰拍了拍這條狗,狗撲上去很熟練地咬了他一下,陌生人懊惱地問老頭:“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嗎?”老頭說:“這不是我的狗。”

沃倫·巴菲特被喻為“當代美國最成功的投資者”,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都說“我是個巴菲特迷”,他當時在大都會公司講這則故事時,是想告訴股民,炒股這行,如果你自己拿不準的話,沒人會為你負責。

在此我們不是否定股評,更不是反對股評,而是要提醒股民不要迷信股評,不能盲從股評。因為過於相信股評而誤入陷阱的悲劇,幾乎天天都在股市裏發生著,我們是該認真汲取教訓的時候了。

盲目信股評,炒股上大當

嚴格地說,她算不上一位股民,而隻是股市裏的一名過客,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但在她短暫的炒股經曆裏,盲目相信股評的教訓卻讓她至今都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