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炒股當賭博
股市,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有人說這裏是天堂,因為這裏可以使你一夜暴富;有人說這裏是地獄,因為這裏也可以讓你幾天之內傾家蕩產。很多富翁從這裏誕生,同樣很多富翁的口袋也在這裏被掏空。這個每天成交數百億元的大資本市場,天天都在上演財富的再分配。
正因為股市有著這樣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特點,因此,雖然有經濟學家的循循善誘,有輿論機器的反複宣傳,但在當前的中國股市,相當多的一部分股民還是沒有把持有股票視為一種投資,而僅僅是為了一夜暴富的投機。據統計,中國的股民僅7.5%的人認為來日方長,持有長期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其餘的都是短期投資者。這當然與上市公司的業績不理想、證券市場的運作不規範、法律不配套、製度不健全有關,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把在股市圈錢當做第一需要,忽視投資者的利益,有的上市後就沒有給股民分過紅,有的年年要配股,並且配股數量越來越多,配股價格越來越高,這無疑促使股民把主要精力放在博取股票差價上,這便是中國人通常所說的“炒”股。而在很大程度上,這種以主要博取二級市場差價為主的“炒股”,帶有一種“賭”的意味:“賭”業績增長,“賭”分紅派股,“賭”扭虧為盈,“賭”重組成功,“賭”莊家介入……當然其最後的落腳點都是“賭”股價上漲。大多數股民都習慣於這種短線“賭”股,而缺乏中長線投資的思想,這是當前中國股市頻繁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大多數股民在股市裏不是套牢就是虧損的關鍵症結。
國人好賭由來已久。界定“賭”的概念時,使人更多地聯想到它的刺激性與投機性,如搓麻將、擲骰子、鬥雞、賽馬、玩紙牌……而每天都在進行財富再分配的股市,因為更加充滿了誘惑,充滿了刺激,充滿了機遇,從而極大地迎合了中國人好賭的脾性。從古到今,沒有哪一個時期讓中國人如此深刻地認識到了“錢”這一社會通寶的巨大威力,追逐金錢成了不少人的行為動機,而炒股票就是這一行為動機的赤裸裸的表現。的確,當十幾載寒窗苦讀,偶然間走出書齋卻發現小學沒畢業的人一夜之間在股市中成為腰纏萬貫的富翁時;當自己出門還得赤膊上陣、斯文全無地擠公共汽車,而熟悉的同輩人卻已坐著舒適的小轎車,成為人見人羨的股市大戶時,誰都會為之心動、眼紅,心理平衡很難不為之傾斜。發財的願望把中國股民的夢想塗抹得五光十色。在理想和現實的長期折磨中,在神奇的“楊百萬”等傳說的激勵下,許多人懷著圓夢的激情殺入股市。股市裏不需要血緣,不需要職權,不需要風吹日曬和長時間的等待積累,就可以使人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社會財富在這個市場中快速地重新排列組合,市場造就了一批暴富暴貧者,更培育了一些人的賭博心態和僥幸心理。許多人把股票投資當做是一種包含著相當大的賭博色彩的金錢遊戲,不計後果,孤注一擲。沒有錢的借錢炒股,借不到錢的挪用公款炒股,不作分析地追漲殺跌,不顧風險地狂賭濫博……固然有少數人憑運氣賺了錢,但絕大多數以賭博心態炒股的股民,無一不是以輸錢賠本而告終。大量的事實表明,股市雖然帶有一定的投機性,但炒股絕對不是賭博。不著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認真分析股市運行規律,不詳細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一心想憑運氣賭命運一夜暴富,其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借錢炒股風險大
老王原來是某縣文化局的一名創作員,在戲劇創作上卓有成就,有多部作品在全國和省地獲獎。家庭生活也非常幸福,妻子原來是縣文工團的一名主力演員,現在是文工團的副團長,多次率團晉京參加戲劇會演;一個兒子在讀高二時就因為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而保送到一所名牌大學讀書。事業有成,生活穩定,老王因此感到非常滿足。美中不足的是他們住的房子太小,一家三口的居住麵積不到40平方米。老王喜歡在晚上寫作,而狹小的居室裏要放下一張書桌都很困難,老王隻好長期坐在床沿趴在妻子的縫紉機台麵上寫作,以致落下一個頸椎骨質增生症。文化局是一個窮單位,要靠單位建房那還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而老王雖然著作頗豐,但平時的稿酬也隻能貼補一些生活費用,加上兒子讀大學每年都要幾千元,因此,老王一直沒有多少積蓄,滿打滿算也不過就是五六萬元左右。要買一套住房,估計最少需要10萬元左右。如何想辦法弄一套住房,便成了老王的一塊心病。
1996年11月,老王受一個單位的邀請幫他們排一台元旦晚會。這個單位負責晚會的工會主席老郭也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平常與老王就有些接觸,現在一起搞晚會,自然是打得很火熱。有天,老郭到老王家裏來商量晚會的事情,看見他正坐在床邊,趴在一張舊桌子上寫作,老郭去了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不禁大發感慨:“嗨,現在就文學不值錢,文人不值錢,像你這樣著名的作家,竟然連一間書房都沒有,實在不應該。”老王苦笑著說:“沒有辦法,誰叫文化局隻會花錢不會賺錢呢?”老郭說:“你們單位不會賺錢,你自己不會去賺?現在賺錢的門路多的是呀!”老王說:“我除了寫東西,沒有一點本事,而你也知道,如今寫東西能賺個什麼錢?隻好苦熬吧。”老郭突然一拍大腿,對老王說:“哎,你的腦瓜子這麼活,怎麼不去炒股?你不知道,現在股市火得不得了,許多人都跑到股市裏賺錢去了,連街上賣報紙的、掃地的、看守自行車的都變成股民了,我們單位更是差不多人人都在炒股。你不如也到股市裏去炒幾個回合,或許炒出套把房子來也不稀奇。”老王說:“我也知道現在股市火爆,但我搞了一輩子創作,總共才存了幾萬元錢,還是留給兒子讀書用的,哪還有錢去炒股。”老郭說:“這也是,不過,有錢可以炒股,沒有錢照樣可以炒股——你可以找人去借呀!像我,就找親戚朋友借了五六萬元炒股,現在就有收益了,賺了一萬多元呢。”老王說:“借錢炒股,這種事我還是怕搞的。一是誰知這炒股賺不賺錢,要是虧了,我拿什麼賠人家?二是我一個文人,無權無勢,誰會借錢給我?”老郭說:“你這就不用擔心了。第一,現在股市這麼火爆,隻要快進快出,就穩賺不虧,你怕什麼?第二,你是我們縣的名人,找人借點錢肯定沒有什麼問題。這樣吧,我去幫你聯係聯係,有求於我們單位的私人老板不少,開口借個四五萬元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幾天後,老郭果然給老王聯係了一個既有求於他們單位又非常仰慕老王文采的建築包工頭、戲劇愛好者謝經理。這謝經理主動將5萬元送到老王家裏,對他說:“這點錢你先拿去用,賺了錢就請我喝酒,沒有賺錢也不急,我也不靠這幾萬元錢吃飯。”老王見人家說得如此懇切,也就收下了他的錢。心想再從家裏的存單裏取出5萬元,湊齊10萬元,到股市時去賭一把,隻要按現在的形勢,賺個七八萬元,我就馬上退出來買套房子,也不用天天趴在縫紉機上腰酸背痛地寫作了。
就這樣,1996年11月,老王拿著這10萬元到證券交易所開了戶,成了當時4000多萬股民中的一員。因為投入的是自己的血本,老王慎之又慎,生怕押錯了寶,鬧個血本無歸。值得慶幸的是當時股市牛氣十足,不管進什麼股票都賺錢。老王根據老郭的意見,選擇了深市的一隻老股“深深房”。聽老郭說這隻股票效益不錯,而目前的價位又偏低,隻有11元左右。老王看這隻股票確實漲得不錯,1996年5月份才6元左右,從9月份開始逐漸上行,勢頭很好,於是投入所有的資金以11.20元的價格一次買了8000股“深深房”,他心裏想,“深深房”每股漲1元,我便賺8000元,漲兩元,我便賺1.6萬,漲5元,我便可以賺4萬元……隻要保持現在這樣的漲勢,老王充滿信心地估計,不出一個月就可以賺三四萬元,再借點錢買套房子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真正是“股”隨人願,老王進“深深房”後,此股便加快了上漲的步伐。到12月13日,“深深房”漲到了14.40元。老王當時的高興勁,不亞於自己創作的作品搬上舞台獲得大獎。老王屈指一算,半個月時間,他已經賺了2萬多元。這對於一個爬格子的窮文人來說,無疑是一筆大數目。老王想,照這樣下去,到今年年底,他至少可以賺5萬元。到那時,他便還了謝經理的錢,用自己的錢再在明年炒一兩輪,也許真的能買上一套房子。他從內心裏感謝老郭,感謝謝經理,認為如果不是他們幫忙借錢給他,靠自己那點老本,投入股市隻能賺點小菜錢,作不得大用。
誰知天有不測之風雲,12月15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發表,認為股市的暴漲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並出台了一係列幹預措施。對政治特別敏感的老王情知不妙,第二天一開盤便跑到股市,哪知暴風雨已經降臨,當天幾乎所有的股票都跌停,“深深房”也不例外。以後連續3天,“深深房”都以開盤就跌停,這樣,老王賬麵的贏利徹底消失不說,還虧了1萬多元老本。到12月25日,“深深房”跌到了8.60元。老王想,已經跌到這個程度了,再跌也沒有什麼可跌的了,幹脆守住不拋,等候反彈。
別說,老王雖然入市時間不長,但炒股思路卻相當理性。12月底,中國證監會提醒股民正確理解《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保持冷靜理性,切忌追漲殺跌。各大報刊也大力宣傳“穩定發展股市的政策沒有改變”。股市漸漸停止了下跌的態勢,許多股票報出了紅盤。尤其是1997年元旦過後,在“四川長虹”和“深發展”兩大龍頭股的帶動下,滬深股市又開始揚頭向上了。老王的“深深房”也止住了跌勢,略有上漲。
但就在這時,老郭打來電話,說是謝經理最近生意周轉不靈,要他問一下,看老王能不能在年前把錢還了。老王一聽傻了,他說:“現在我的錢都在股市裏套牢了,現在怎麼有錢還?當時借錢時並沒有說現在就還呀?”老郭說:“人家借了錢給你,想什麼時候要就什麼時候要,這有什麼辦法?不過,你可以直接同謝經理說說,讓他寬限一段時間。”老王一生,最不喜歡給別人說好話,當時不是老郭帶了謝經理來主動借錢給他,他也不會借錢。不過,現在借了人家的錢,就隻得吃人家的冷鼻涕。沒辦法,老王隻好硬著頭皮打電話給謝經理,說自己最近資金有點困難,請謝經理寬限一段時間。謝經理的回答完全沒有了當時借錢給他時的大氣:“我知道你有困難,但我現在更困難。年關了,我的工程款不能到位,我要開工資給工人,不然的話我春節都過不好,沒有辦法,我隻好找你要錢應急。”老王知道沒有什麼通融的了。再說你借了人家的錢,要你還也是正當的。可惜現在股市剛剛有點回暖的跡象,尤其是他的股票漲得還不錯,隻要還堅持一段時間,估計解套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現在非得出貨,那就隻能虧損了。他想找別人借點錢去填謝經理的空,但許多人都知道現在老王在炒股,都不敢借錢給他。以後幾天,謝經理不斷地給老王打電話,催他趕快還錢,並且說的話越來越難聽了。老王是個愛麵子的人,不想讓人家說他不講信用,借了人家的錢不還,於是咬牙把6000股“深深房”股票以每股9.3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雖然還清了謝經理的5萬元錢,但自己本來就不多的積蓄卻因此虧掉了1萬多元。不久後,股市再度走牛,“深深房”也走出了一輪不錯的行情,最高又漲到了12元。但此時老王手裏隻剩下了2000股,扣除手續費贏利不到2000元,無法彌補那6000股的損失。老王賣出股票後頗有一番感觸,那就是炒股有風險,借錢炒股則是有危險。好在他當時借的錢還不是很多,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為此,他托筆者奉勸大家,投入股市的錢,最好是自己家裏的閑置資金,這部分資金即使出現虧損,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而切忌抱著一夜暴富的心理借錢炒股。
點評
在西方成熟的證券市場,許多投資理財公司在代客戶進行股票投資之前,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調查委托人的資金來源。如果委托人的資金是養老金、失業救濟金甚至是借用別人的錢,那麼投資理財公司一般都會拒絕。為什麼呢?因為用這些資金進行投資的投資者,一般都缺乏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
在投資前首先要考慮風險,要評估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這恰恰是中國股民相當缺乏的意識。實際上,進入股市的資金,是進行股票交易的基本要素,資金的數量、資金的自由程度、資金的使用期限等對股票交易有著很大的影響。許多人隻看到股市賺錢,卻沒有看到股市裏麵的風險,一心想在股市裏“撈一把”,尤其是股市火爆的時候,更是迫不及待地把股市當做改變自己經濟狀況的一條途徑,把自己的下崗補助費、退休工資都拿到股市裏去賭運氣。有的在自己沒有錢的情況下還借用別人的錢炒股,甚至於借高利貸,美其名是“借雞生蛋”,以為這股市就是自己的銀行,可以每天撿銀子,宣稱“砸鍋賣鐵也要撈一把”。殊不知股市瞬息萬變,大漲可以突然變成大跌,紙上富貴可以頃刻化為烏有。如果是用自己的閑錢炒股,即使套牢了,也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大的影響,可以等待時機翻身還本;但如果是借別人的錢,甚至是高利貸,屆時要還,股市一跌,你就隻能割肉斬倉,眼睜睜地賠錢。如果跌得過多,超過你的償還能力,其危險更是不言自明。我們發現,在每一輪股市暴漲之時,必有許多人借錢炒股;而暴漲之後一旦暴跌,必有許多人捶胸頓足,要死要活,甚至有人跳樓、割脈。如果你去調查,那些尋死覓活者中,十有九是借錢炒股者。因為虧損較多,無力償還,隻好一死了之。這樣的悲劇屢屢發生,值得我們認真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