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郝冠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推進經濟、政治和社會變革的過程中,認真總結黨內外、國內外黨的自身建設的經驗教訓,積極探索和實踐黨內民主,取得了豐碩成果,使黨的自身建設充滿生機活力。回顧和總結30年來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曆史經驗,對於調動全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始終堅持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
胡主席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麵創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新的曆史條件下,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方麵進行了許多新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注重從思想理論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經驗的基本總結和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非常重視自身的思想理論建設,多次強調指出必須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實施了一係列切實有效的措施。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搞得好,全黨就能在共同的思想基礎上形成組織上和行動上的一致;就能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糾正和克服各種不正之風;就能為形成有效的製度提供可靠的保證;就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第二,用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武裝全黨,在實踐中推動理論創新。改革開放後,無論國際國內發生什麼變化或遇到什麼風浪和挑戰,我們黨都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這是我們黨成為一個先進性的政黨並能夠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根源。在不斷探索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上,不斷推理理論創新,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它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其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黨最可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
第三,密切聯係黨的政治路線,開展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政治路線是黨在一定時期製定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是全黨統一思想行動的準則,也是黨的建設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必須同黨的建設在一定曆史階段的根本任務以及為實現這些曆史任務而確立的政治路線聯係在一起,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隻有在堅持貫徹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過程中;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才能得到健康發展,黨的思想理論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發揮。如果離開黨的政治路線,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就偏離了目標,也少了內容,思想理論建設的源頭就枯竭了。
二、著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用科學的理論提高黨的執政理念和領導水平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執政黨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進行自身執政能力的建設,並且要使這種建設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黨在對執政能力建設目標和任務逐漸明確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執政能力建設思想,使黨的執政能力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首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誌明確地把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問題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任務緊密聯係起來,強調要重視和研究黨的執政能力問題,“不好好研究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堅持不了黨的領導,提高不了黨的威信。”並從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的高度,提出要大力推進黨的領導體製和國家體製的改革。與此同時,不斷強調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升執政黨幹部的素質和水平,而在執政方式上注重政策與法製並舉,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為我們黨立足於執政黨這一實際來加強改進黨的建設奠定了思想基礎。其次,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首次明確提出執政能力建設思想,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與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聯係起來,與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緊跟時代進步潮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鬥爭中掌握主動權聯係起來,放到當代國際環境和國內任務及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和戰略全局中來考察,使我們黨對執政能力建設的認識更加深化。再次,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50多年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基礎上,根據當前的形勢和任務,著重研究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若幹重要問題:首次對黨的執政能力的內涵作了科學規定;首次科學係統地闡述黨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首次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升到黨的建設重點的高度,並從現實和曆史相結合的角度係統地闡述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些標誌著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想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