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黨在反腐敗鬥爭中的成功經驗和主要問題(2 / 3)

第三,民主監督的方式的局限性。現行監督體製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著很多局限性。如黨內監督,就存在上級監督“虛”,同級監督“弱”,下級監督“難”的情況;人民群眾的監督方式,除信訪舉報外,別無他途。形成上級監督“霧裏看花”、同級監督“望而卻步”、下級監督“紙上談兵”的現象。

第四,民主監督製裁的非獨立性。沒有權力作保證的監督是無效的監督。現行監督機構或有職無權,或無法獨立行使職權,容易受到各種幹擾。如對抓住的腐敗分子是“六多”:撤案的多,不按犯罪論處的多,取保候審的多,作黨紀政紀處分又調動一下繼續當官的多,判緩刑的多,保外就醫的多。

第五,民主監督工作方法的滯後性。由於工作思路方法滯後,使監督重心錯位。當前,對黨政領導幹部的監督量大麵廣,近年來反複抓了汽車、電話、購物券、住房等具體問題的監督,對事關全局的重大事項如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的監督等,卻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力量不足,方式方法欠妥,工作力度不大,使監督的重點不夠突出。目前,提倡對領導幹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實施監督,但實際上大部分很難落實到位。

3.法律障礙

由於缺乏足夠的法律支持,一方麵國家的《監督法》遲遲不能出台,另一方麵黨內監督製度又不夠健全,至今沒有出台一部規範性、權威性很強,能夠統管全黨上下的監督法規,使監督工作在實踐中難以操作。“依法治國”先要依法治官。如果不能依法治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古訓就成為笑話,人民群眾就會喪失對法律的信心。

由於法不成網,目前已經形成了許多老百姓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的貪官“變態心理”及腐敗怪現狀,如“臭豆腐現象”,“腐敗”在一些領導幹部眼中儼然是“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而且自個兒越吃越香,但逢人便說其“臭不可聞”;“笑廉不笑貪”,少數領導幹部,不笑“貪”反笑“廉”,甚至有人以“法不責眾”的心理來搞“腐敗攀比”;“一窩黑現象”,一些腐敗案件,經常出現“一窩黑”現象,一把手落網,其他人也脫不了幹係,平日裏絲毫沒有監督可言;“壞事當做好事辦”,一些領導收了“糖衣炮彈”之後,不顧原則亂辦事,把壞事當做好事來辦;“買凶殺人現象”,一些貪官被查處時,不認真反省,反而仇視舉報人,甚至出現買凶殺人的猖狂之舉。各級黨政機關製定的一係列規章製度,諸如領導幹部配車製度、接待製度、配備通訊工具的規定、住房規定、禁止配偶及子女經商製度、參加公務活動製度,對腐敗分子來說,“隻是一張帶字的紙”。

四、通過製度創新發揮黨在反腐敗鬥爭中的領導作用

腐敗是權力的“孿生兄弟”。不論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隻要有權力,就容易滋生腐敗。英國曆史學家約翰?阿克頓講過:權力有腐敗的趨勢,絕對的權力滋生絕對的腐敗。權力一旦被人們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就會產生腐敗。而對權力缺乏有效的製約和監督,正是腐敗現象得以滋生和蔓延的一個重要原因。製度創新是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也是黨領導反腐敗鬥爭的治本之策。

(一)製度創新是黨領導反腐敗鬥爭的治本之策

反腐敗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同誌對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政治囑托。鄧小平早就指出,“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麵”;“領導製度、組織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製度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腐敗的本質和共性是亂用公權謀取私利,因此,一定要用權力來監督、約束、製衡權力。遏製腐敗蔓延勢頭和從源頭上懲治腐敗,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體製創新。

1.製度創新是黨提高執政能力和拒腐防變能力必須解決的課題

江澤民曾多次強調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我們黨作為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黨,是開創新事業的黨。黨的製度建設,特別是領導製度、組織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對國家的政權建設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民主、科學的領導製度和組織製度,黨和國家的集中統一就會受到危害,分散主義、地方和部門的保護主義傾向就會盛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就會泛濫。目前在領導體製上存在的主要領導人權力過於集中、領導班子內部缺少民主又缺乏有力的監督的情況,加大了反腐敗的難度。

製度創新不僅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需要,而且也是加強國家政權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拒腐防變能力必須解決的課題。現在一些領導幹部把黨和人民賦予的工作職權、工作條件看成是歸個人所有、一成不變的特權,是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旦走上某個領導崗位,就追求房子、票子、車子等待遇,算計自己的職權、社會影響之大小,晉升的機會如何,等等。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黨群、幹群關係,也幹擾和影響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健康發展。

2.體製創新是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根本措施

江澤民同誌指出:“要通過體製創新逐步鏟除腐敗現象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要針對容易產生腐敗現象的具體體製、製度和薄弱環節,通過深化改革和體製創新,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製約的權力運行機製。”創新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先進的製度。體製創新對於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帶有革命性和根本性。反腐敗工作也必須立足製度創新才能使腐敗分子無隙可乘。通過深化改革,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製約的權力運行機製,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途徑。

體製創新是鏟除腐敗現象的重要條件。體製主要是指黨和國家領導機構的組織形式、權力運行機製,屬於政治製度的範疇。先進的體製環境,是公共權力運轉民主、高效、廉潔的重要基礎。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製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製,保證權力沿著製度化和法製化的軌道運行。

製度創新也是鏟除腐敗現象的重要保證。國有國法,黨有黨紀。黨章規定,黨必須在國家的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執行好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必須首先執行好黨的紀律,否則國家法律就沒有保障。過去,由於我們在製度建設方麵隻注重某些基本製度的建設,而忽視了具體製度的建設,使得規章製度執行起來彈性很大,難以掌握,常常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寬嚴差別很大;一些地方甚至借口因地製宜,搞“上嚴下寬”的“土政策”。這種現象,既給反腐敗造成難題,又給“以言代法、以情用法、以權亂法、貪贓枉法”者以可乘之機。

中國共產黨是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革命政黨。在反腐敗鬥爭中,一定能夠迎難而上,集中全黨全民的智慧,通過體製創新,逐步健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反腐倡廉體製。

(二)加強反腐敗機製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執政黨的反腐敗機製建設是一項涉及範圍廣、工作難度大的係統工程。在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新的曆史發展階段,加強反腐敗機製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完善黨的幹部管理體製的重要環節,也是黨不斷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的重要保證。

1.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製,從根本組織製度上預防腐敗民主集中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組織製度和領導製度。堅持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健全黨內的政治生活是預防腐敗的重要措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級黨委在貫徹黨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班子內部監督不力的問題還依然存在。如有些領導班子內部缺乏正常的民主生活,不敢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有的個人說了算,破壞了民主與集中的有機統一,使集中成為獨裁和專斷;有的集體領導製度不夠健全,對“一把手”約束不力等。這些問題,均給腐敗行為造成了可乘之機。

在對外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製,從根本組織製度上預防腐敗應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進一步完善黨規黨法,實現黨內的監督機製和操作程序科學化、製度化、規範化。要以強有力的監督約束機製,切實保障黨章賦予黨員的各項權利,疏通和拓寬發揚黨內民主的渠道,進一步活躍黨內生活,發揮好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防止個人專斷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同時應加強黨的紀律和紀律檢查工作,黨員在黨的紀律麵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犯黨的紀律,都必須給以應有的處理,從而使民主集中製的貫徹和執行,更加科學規範。

第二,完善書記會、常委會與全委會製度。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對於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的大事,改革和建設的總體思路、目標,重大改革措施等事關全局的問題,其決策都由全委會討論通過,形成決議。不允許以常委會代替全委會,也不以常委擴大會或幾套班子聯席會代替全委會。應明確規定常委會的職權,書記與常委成員都是班子的一員。對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及改革開放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尤其是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建設安排和大額度資金的使用等,都要集體研究決定,防止獨斷專行和個人說了算,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