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前紀檢監察隊伍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1978年黨的紀檢監察機關重新恢複後,在黨中央的重視和支持下,黨的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堅持“集中力量管好黨紀,協助黨委管好黨風”,在黨風和廉政建設方麵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為新的曆史時期維護黨的紀律,加強黨的作風,教育和監督黨員幹部自覺經受執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考驗,保證黨的團結和統一,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一支堅強有力的專業隊伍。特別是黨的十四大後、中紀委二次全會以來,各級紀檢監察部門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的支持參與”開展工作的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堅持“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大力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堅決查處大案要案”的三項工作格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在長期的工作實踐和持之以恒的反腐敗鬥爭中,黨的紀檢監察工作隊伍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使這支隊伍的政治和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改進,對此,人民群眾是滿意的。但是,由於紀檢監察隊伍處在反腐敗鬥爭的前沿,直接經受腐蝕與反腐蝕的嚴峻考驗,思想和政治建設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麵對西部大開發的新形勢,紀檢監察工作的體製、機製尚不適應這一形勢,紀檢監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從紀檢監察工作的整體和機製著眼,目前隊伍建設方麵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年齡結構不合理
幹部年齡結構偏大、人員老化是各級紀檢監察機構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1978年恢複紀檢監察機構後,這支隊伍的人員絕大部分是從各單位抽調的,年齡構成普遍偏高,尤其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同誌,大部分是資曆豐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過衝擊的老同誌。這在當時是無可非議、非常必要的。但在幹部隊伍年輕化的進程中,紀檢監察隊伍由於工作性質和任務的需要,強調要保留骨幹,而這些骨幹恰恰也是年齡比較大的。以後不少地方和部門由於認識上的差距,也總是把年齡較大、需要解決“待遇”的同誌提拔到紀檢監察崗位。這樣,原先年齡偏大的矛盾還沒有解決,而新調進的同誌使這個矛盾顯得更加突出。
2.文化水平偏低
文化水平偏低是紀檢監察隊伍存在的又一個突出問題。這主要由三方麵的原因造成:一是“文化大革命”後重新組建時,調配幹部主要考慮的是要有一定的資曆和工作經驗、能馬上投入工作,而很少從文化水平的角度去考慮,因此調入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央強調幹部的知識化,其他部門文化水平較低、沒有學曆的不少同誌,尤其是年輕人,都通過自學考試、上電大進修或者到黨校、幹校脫產培訓等辦法提高了文化水平。而紀檢監察幹部由於年齡偏大,不少人沒有在這方麵努力,加之受工作特點限製,紀檢監察部門的領導同誌也往往隻重視紀檢監察幹部的業務培訓,而忽視了從根本上提高紀檢監察幹部的文化水平。三是由於機構改革等原因,國家在政策上對紀檢監察機關,當然也包括黨政機關進人卡得很嚴,因此這些年紀檢監察隊伍新人補充很少,尤其是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因為各種原因,到紀檢監察部門工作的很少。由於上述原因,造成紀檢監察隊伍的文化水平一直沒有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