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電子政務使政務活動公開透明,腐敗行為難以藏身
所謂腐敗,就是公職人員利用公共權力為自己或小集團謀取私利。腐敗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它曆來受到人民群眾的堅決反對和我國法律的嚴厲製裁。由於腐敗行為是一種醜惡行為,因此它的發生和生存是以暗箱操作、信息封閉為前提的。一旦政務公開透明,那麼腐敗就既不能生存,也難以發生。因此,實行政務公開透明,是預防腐敗發生的重要措施。
在電子政務的條件下,為什麼政務活動能做到公開透明呢?其原因有三點:首先,電子政務的辦事過程都是在計算機網絡上進行的,這就排除了私下交易和暗箱操作的可能。其次,所有的政務信息,包括辦事的製度、程序、條件、過程和結果等都貯存在互聯網的數據庫中,隻要不涉及保密問題,任何人都可以從網上自由地獲取,這就為公眾參與民主監督提供了依據。再次,政務信息在互聯網上都是沿著網狀路徑多渠道傳遞的,它不僅能實現一點到多點、多點到一點、多點到多點的傳輸,而且可以越過多個中間環節,實現任意兩點之間的直接傳輸。這種縱橫交叉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方式,使某種信息的真偽很容易得到印證和核查。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在弄虛作假後要搞信息封鎖,都是極為困難的。
目前,應用電子政務的公開透明性抑製腐敗案件的發生,在反腐鬥爭中已經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果。前些年,有些人利用海關各部門之間不通信息的缺陷,采取內外勾結,篡改進出口貨物單據等手法而瘋狂地進行走私、騙彙和騙稅等犯罪活動,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政治損失。隨後,我國將電子口岸執法係統應用於報關業務,加強科技反腐的力度。由於該係統將相關部門的數據都輸入了數據庫,並且采取了“電子底賬加聯網核查”的管理模式,結果使篡改報關單據的行為受到毀滅性打擊。此後,各類走私、騙彙和騙稅的犯罪案件迅速減少。據統計,海關係統1997年和1998年所查獲的走私案案值分別為14.74億元和21.22億元,1999年海關啟用電子口案執法係統之後,當年走私案案值便下降到3.13億元,2000年就再未發現此類案件,充分顯示電子政務的公開性在預防腐敗和犯罪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計算機軟件運行的程序性,排除各種幹擾因素,使各項工作製度和規定得到嚴格執行
任何腐敗行為都是從違反工作製度和程序開始的,因此隻要嚴格執行各項工作製度和程序,就能預防腐敗的發生。但是在傳統的政務活動中,由於辦公過程是由公職人員以手工作業方式進行的,因此執行工作製度和程序的決定權就掌握在公職人員手中。如果公職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中有所疏漏,或者在親朋好友的不正當要求麵前不能保持清醒頭腦,或者為了私利甘願違規行事,那麼腐敗現象就會發生。過去,許多腐敗案件就是在公職人員違規操作和執法不嚴的條件下形成的,教訓極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