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報告製度:有效的廉潔自律機製
報告製度的主要內容是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根據不同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狀況,針對領導幹部中容易發生的以權謀私問題,確定報告的具體內容。這項製度實行的初期,省委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家庭的建房、買房、裝修住房、子女的工作安排、家庭紅白喜事的辦理,以及其他重大事項,就其具體內容、辦理方式、政策依據等,事先向黨委、政府和同級紀檢監察機關進行報告。由紀檢監察機關進行審核,對不按規定報告或不如實報告而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給予紀律處分。紀檢監察機關每半年將執行情況,分別向同級黨委、政府專題報告一次,同時,向組織部門和當事人所在單位黨組織通報。報告的內容在實踐上除統一的要求外,還可以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而有所增減,進行適當調整,使其既有製度的穩定性、連續性,又有現實的針對性。
報告製度是行為責任人自覺提請組織監督的一種方式,它達到兩種效果,一是報告製度將監督關口前移,即在事情尚未辦理或尚未發生之時,就進入了有效的監督程序,是監督程序的啟動機製;二是在行為責任人實施行為、提請報告之初,就必須自覺或不自覺地考慮行為實施後所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報告製度的推行把社會對黨政領導幹部遊離於組織監督之外的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納入監督的範圍,達到了增強自我約束和強化組織監督的目的。從後來的實踐效果上看,報告製度將自律和他律有效地結合起來了。
2.公開製度:社會監督機製
改革開放以後,由政府承辦的行政管理事務相當繁雜,但由於缺乏係統有效的辦事製度和規範的程序,辦事的隨意性很大,使政府的一部分管理、分配、審批的權力,成為少數人謀取私利的資本。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建立辦事公開製度,實行群眾監督。
公開的內容:一是管理權公開,職能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公開;二是辦事依據公開,即指相關政策和具體規定的公開;三是辦事程序的公開;四是辦事結果的公開。這就把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容易產生腐敗現象的關鍵環節,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從1989年進行“兩公開一監督”的試點到1997年省委、省政府兩辦聯合下發《關於在全省推行政務公開製度的意見》,陝西初步實現了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共同公開的可喜局麵。
行政機關辦事公開,是監督製約的根本機製。它的運用使公共行政管理引入了民主監督的內涵,使監督製約機製步入了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
3.評議製度:權力製約機製
陝西推行的組織人大及各界代表評議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製度,主要是立足於理順各級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係,通過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代表,對“一府兩院”、政府各職能工作部門及下屬基層政權單位的工作實績進行效能監察。省上每年定期組織人大和社會各方麵的代表就群眾關心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到各地進行視察,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在此基礎上,對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進行評議。
評議的重點是:群眾反映強烈的黨政機關、司法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壟斷性行業、直接管理人財物的實權工作崗位。評議的內容是經濟工作、業務工作完成情況,執紀執法、廉政製度的落實情況,內部業務管理的製度健全情況,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的解決情況,領導幹部及其工作人員勤政廉政的情況等。
每次評議的組織工作,由各級人大黨組領導,專門辦公室具體實施(辦公室由人大、組織人事、紀檢監察以及被評議單位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聯合組成)。評議工作的具體程序是四個步驟:一是思想動員,自查自糾;二是代表視察,展開調查;三是召開會議,進行評議;四是解決問題,落實整改。
評議作為一種製度引入國家行政管理體製後就具備了嚴肅的製約力,有利於幹部人事管理選賢任能機製的建立和良好風氣的形成,因為它使公正第三方具備了相對獨立的主體地位,保證了行政管理獎懲的客觀公正性,有利於公共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意義還在於它是以權製權的初級形式,形成了新的權力製衡點,有利於堅持民主法製原則,有利於擴大民主參政議政的渠道,有利於民主監督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