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亞裏士多德生平(1 / 2)

亞裏士多德於公元前384年出生於希臘北部的斯塔吉拉城,於公元前322年在歐比亞的加爾西斯去世。

按照一般的看法,一代大師亞裏士多德的62年人生主要分為四個時期:(1)幼年時期,即從出生到離開故鄉到柏拉圖學園求學,約17年時間;(2)求學時期,即在柏拉圖學園學習,約20年時間;(3)遊曆時期,即離開學園到最後重返雅典,共12年;(4)教學時期,即從回雅典創辦呂克昂學園到最後再次離開雅典,共12年。

(1)幼年時期

亞裏士多德的出生地斯塔吉拉是希臘的殖民地,其父是馬其頓王室的禦醫,為外來移民。受父親的影響,亞裏士多德從小就喜愛生物學和醫學,而且自幼養成了專注事實、尊重經驗的品格和作風。

後來,亞裏士多德的父母因宮廷的慘烈鬥爭而回到故鄉,不久,便雙亡於世。這時,亞裏士多德尚未成年。

父母早亡,幼年的亞裏士多德由姐姐和姐夫撫養,二人對弟弟的教育十分關心。亞裏士多德對姐姐、姐夫感激不盡,終生以最大的敬意懷念他們,後來立像紀念姐夫,要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並立其為遺產繼承人,以報答姐姐、姐夫撫養教育之恩。

亞裏士多德姐弟三人,除姐姐外,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阿裏木奈斯托斯,不幸早亡。對幼弟的夭折,亞裏士多德一直不忘,在遺囑裏囑人為之立像以紀念。

(2)求學時期

公元前367年,剛剛17歲,求知欲極強的亞裏士多德告別姐姐、姐夫,離開故鄉,到了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師從於柏拉圖。

柏拉圖學園是柏拉圖在公元前387年創辦的。這所學園位於雅典城外西北方,它曆經滄桑,久盛不衰,直到公元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下令關閉為止,前後持續長達916年之久。這所學園可以稱得上是歐洲曆史上第一所固定的學校,為晚期希臘和羅馬時期的文化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培養了不少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卓越地位的學者,甚至對近代歐洲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院和大學都有影響。

亞裏士多德來學園不久,就顯示出驚人的多方麵的才能,深受柏拉圖喜愛。他勤奮好學,學業精湛,才華橫溢,超群拔萃,是一個思想深刻、抽象思維能力極強的人。他的頭腦容納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知識,對政治學、倫理學、修辭學、邏輯學、曆史、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數學、醫學、天文學、自然史、戲劇、詩歌等都有研究,且有成就。有一次,柏拉圖曾幽默地說,他的學園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其他學生的身體,一部分是亞裏士多德的頭腦。柏拉圖很賞識亞裏士多德的才學,譽為“學園之精英”。

公元前347年,反馬其頓派在雅典當權。在這種局勢下,亞裏士多德作為一個外邦人,馬其頓宮廷禦醫的兒子,處境是不佳的。恰在這年,80歲高齡的柏拉圖與世長辭。臨終時柏拉圖指定斯彪西波為學園繼承人。於是,亞裏士多德結束了學園的求學生活,回到希臘哲學的發源地。

(3)遊曆時期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斯彪西波繼任院長;亞裏士多德與同學克賽諾克拉提離開雅典,接受同學——阿塔內斯的統治者赫爾米亞的邀請,去了那裏。

赫爾米亞是個忠肝義膽,精明強幹的朋友。他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過,對柏拉圖的理想——哲學家為王很是向往。

當他自己果然手握權柄,專製一方的時候,就從學園請來亞裏士多德、克賽諾克拉提等幾位同學,將他們安排在阿索斯海濱,讓他們潛心討論研究哲學。

在阿塔內斯,亞裏士多德結識了此後25年共同合作,形影不離,又是他學園繼承人的泰奧弗拉斯特。泰奧弗拉斯特比亞裏士多德小14歲。一些亞裏士多德研究者甚至認為,現存亞裏士多德著作,多數出自泰奧弗拉斯特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