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本質與形式
與部分與整體一致,本質與形式也是辨證統一的。亞裏士多德在論述兩者之時,參照前代哲學家的成果,譬如柏拉圖、意大利學派、思培多克勒、阿那薩哥拉等,他並不認為他們對本質與形式的認識是透徹的,所以對其進行了“批評”,但自己見解卻不大多。
我們對曾經談論過本原與實在的哲學家以及他們處理兩者的方法,進行了簡明扼要的考察,從中得到許多有益的見解。那些談論本原及原因的人中,沒有一個人提到過任何一個超出我們在論自然的著作中已經區分過的那些原因,但全都明顯地有某種關於它們的想法,盡管隻是含糊的。因為有些人說本原是質料,不論他們設置一個或者多個本原,也不論設想它為有形體的還是無形體的。例如,柏拉圖說的大和小,意大利學派說的無限,恩培多克勒說的火、土、水、氣,阿那克薩哥拉的由相似部分組成的無限事物。這些人都涉及到這類原因,而且談論氣、或火、或水、或者比火濃密和比氣稀疏的人,也全都有這類原因,因為有人說過第一元素就是這一類的。
以上思想家隻是抓住其原因,另外,有些思想家則提出運動的源泉。例如把友愛與爭鬥或者理性或者性愛作為本原的那些人。
本質及實體的問題,沒有人明確的表達過。它主要由那些相信“形式”的人所提示。因為他們並不假定“形式”是可感覺事物的質料以及“一”是“形式”的質料,或者它們是運動的來源(因為他們說這些毋寧是不動的和處於靜止狀態的東西的原因),但是他們提供“形式”作為每個其他事物的本質,並提供“一”作為“形式”的本質。
他們用某種方式判斷活動、變化和運動發生的原因,得出結論,此類結論除去了活動、變化和運動的本性。因為那些說理性或友愛的人把這些原因歸入善的一類,然而,他們並不說任何事物存在或者產生出來是由於它們的緣故,而隻是說運動從它們開始。那些以同樣方式說“一”或存在是善的人,認為它是實體的原因,但實體並非由於這個緣故而存在或產生出來。因此,這表明在一種意義上,他們既說了也沒有說善是一個原因,因為他們並沒有直截了當地把它叫作原因,而說它偶然地是原因。
因此,這些哲學家不能觸及的原因,似乎為我們驗證了已經確定的原因的數目及其類型。還有,也很顯然,當尋求這些原因時,或者所有四個原因都必須如此加以尋求,或者它們必須在這四種方式的一種中來尋求。讓我們接下來討論這些思想家關於每一種方式的陳述中出現的困難,以及因他們對待本原的態度而出現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