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2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史有其事嗎?(1 / 1)

《三國演義》寫道,魯肅幾番跟劉備討還荊州,都被諸葛亮用計謀說辭搪塞過去。萬般無奈,周瑜傳授魯肅一計:劉備不久前喪妻,於是就讓孫權許諾將妹妹嫁給他,“故將此為名,賺劉備來拘囚在此,要他把荊州來換;若其不從,先斬劉備。此是計策,非實意也。”但是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計謀,傳授了三個錦囊給趙雲。到了東吳,劉備依計而行,娶了孫夫人,並且在孫夫人的幫助下離開了東吳。周瑜率領大軍圍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周瑜落荒而逃。孔明得了便宜還賣乖,不忘記叫士兵齊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一番。氣得他“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劉備招親的故事以其既有英雄美人戲,又有謀臣猛將戲的特點,在《三國演義》中堪稱是一段最精彩、最富戲劇性的章節。而“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則成為人人樂道的口頭禪。

不過,認真翻閱史書,我們發現,曆史事實與小說的描寫是大相徑庭的,其中有好多關鍵的地方被歪曲。《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赤壁之戰後,劉表之子劉琦曾領荊州牧,但不久病死,眾推劉備為荊州牧。劉備勢力的增長,使得“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今鎮江市)見權,綢繆恩紀。”可見,劉孫聯姻,純粹是一種政治交易,孫夫人與劉備並非《三國演義》所寫美女見英雄。劉備東行至吳就婚是三國史上的一個重大的曆史事件。當時主動的一方是孫權,是他真心實意地提出和劉備聯姻,而小說的孫權以妹妹做誘餌,企圖加害劉備的陰謀純屬子虛烏有。又據《三國誌·法正傳》,盡管劉備與孫夫人婚姻已經成了事實,但劉備仍隨時提防身邊的這名間諜,怕她加害自己。所以後來孫權聽說劉備要入西川,怕妹妹被帶到四川加害,忙派人迎回其妹,並想把甘夫人的兒子劉禪也帶走。趙雲“截江奪阿鬥”故事由此發生。

為孫劉聯姻,劉備的確是“至京(今鎮江市)見權”相親了。《三國演義》說劉備到東吳後,孫權欲加害之,幸得吳國太、喬國老的暗中保護,才化險為夷,成其美事。實際上吳國太早在建安七年(202年)死去,劉備過江招親之事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怎麼會得到已亡人的保護呢?據《三國誌》周瑜、劉備本傳記載,赤壁之戰後,周瑜曾建議將劉備邀到吳國去,采取“美人計”“以娛其耳目”,關羽、張飛也要使其“各置一方”,使周瑜能“挾以攻戰”,成其大事。但孫權從共同對付曹操著眼,沒有采納,反而采取了“進妹固好”的聯姻政策。由此可見,劉備過江招親是天大的喜事,並無危險。

另外,劉備過江招親,“甘露寺相親”一節寫得最熱鬧,情節起伏跌宕,引人入勝。今鎮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相親樓,據說就是吳國太看女婿的地方。《大清一統誌》也有這一記載。但據明嘉靖《鎮江誌》、《北固山誌》說,北固山上的“甘露寺”是唐寶曆年間李德裕建,此前的三國時期,北固山上沒有任何寺廟。所以,鄧拓同誌在題《甘露寺》詩中就說:

孫吳甘露原無寺,寺建南粱武帝時。

遠昔廢興都莫問,流傳史事盡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