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能力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操作能力是指人以確定的思想為指導,通過行為來完成思維成果的能力。操作能力又稱實踐能力,具體表現為人用雙手和體力作用於客觀物體,進行勞動、實驗、加工和製作物品等。例如,孩子在大腦中構想好了剪紙的圖樣後,用剪刀把紙剪成預想的樣子,這個過程就是由孩子的操作能力來完成的。
如果說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是孩子“用腦”,那麼操作能力是孩子在“用手”。操作能力也是人類智力結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它對於人的智力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不如其他的能力,但它仍是人類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操作能力不發達,將給孩子以後的學習、工作帶來許多的不便,甚至影響到智力的發展。國內外的智力比較研究發現,中國學生“用腦”的能力與發達國家的學生相差不多,有些方麵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的學生,但中國學生的操作能力卻明顯落後於發達國家的學生,從而影響了某一方麵才能的發揮,無法表現出應有的成就。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人們不但在體力勞動中需要加入越來越多的腦力勞動的成分,而且在腦力勞動中也需要加入越來越多的體力勞動。例如,在科學研究中,無論是物理、化學方麵,還是生物、醫學方麵都有大量的實驗需要科研人員親自動手操作,要順利完成實驗,沒有強的操作能力是不行的。同時,在科研設計中,如果科研人員缺乏操作方麵的能力,他們的設計就常會超過實驗操作所允許的範圍,最終因設計無法施行操作而導致失敗。
重要的是,實際操作能力對於孩子掌握知識和技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一些知識內容,孩子不僅是聽、看、讀,而且還能進行實際操作。具體實踐後對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有理想的效果,正如人們常說的“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紙上得來終覺淺”。
孩子時期正是訓練操作能力的開始時期,這時期孩子無論是肢體的大動作或是雙手的精細動作都開始發展,雖然還沒有達到成人的那種成熟的水平,但正是發展、訓練的有利時機,一旦到了成年期,人的關節、關腱的發展已定型,再進行一些靈巧性訓練便十分艱難。
2.具有超常操作能力孩子的表現
(1)能夠很快學會各種動作,如體操等。
(2)喜歡自己獨立動手操作。
(3)能製作一些精臻的模型。
(4)常自己動手修理一些身邊的物品。
(5)能獨立對一些物品進行拆裝。
(6)對陌生的機器、物品能很快發現操作的方法。
(7)不需他人指導,能找出陌生工具的使用方法。
(8)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
(9)能夠正確指導同齡人完成各種操作活動。
3.操作能力的訓練
(1)與理論有關的操作,在學習理論時一起做,不但操作能力得到訓練,而且對理論的理解也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