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科學和藝術美欣賞能力的培養(1 / 1)

1.各種藝術會給人以美感

變幻豐富的色彩,優美的語言,協調的造型都能激發起孩子的美感。孩子是藝術的“天然朋友”。要讓孩子去觀看藝術的外表美是很容易的,僅憑感官就可以了。要培養孩子去發現、欣賞藝術的內在美,也是比較容易的,隻要注意以下三點:

(1)讓孩子多接觸一些藝術

時常讓孩子觀看題材廣泛的電影、電視、繪畫、書法、雕刻等,有利於孩子發現、比較、總結藝術的美之所在,使他們的感官充實。

(2)適時地進行講解

隻要給孩子適當地講解如何去欣賞藝術作品,孩子的藝術欣賞能力比想象中提高得還快。研究發現,教會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欣賞繪畫所用的時間與一個大學生差不多。

(3)讓孩子進行藝術創作

能夠進行藝術創作的人,他的藝術欣賞水平和藝術美感提高得最快。多讓孩子繪畫、彈樂器、進行文藝演出,對提高他的藝術修養是相當重要的。

美不但存在於藝術之中,也存在於科學之中。西方在60年代末提出了“科學美”。這一概念的實質是說,美是促使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索的重要的心理因素,科學成果毫無疑問具有美學價值。例如,對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許多科學家和藝術家都稱之為“一件偉大的藝術品”。

培養孩子的藝術美與科學美是統一的,藝術美與科學美的實質是一致的。

2.怎樣培養孩子去創造和欣賞科學美呢

(1)培養孩子去發現探索自然之謎

人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那些新奇的、不常見的東西往往給我們以美感。再美、再好的東西,我們看慣了,它們所產生美感的作用也就減少了。因此,要想讓孩子體驗到科學美,就要讓他去發現尚未發現的秘密,從中體驗到美,進而去追求美。

(2)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界的簡單性

而對胡亂堆在一起的無數花束,我們不會發現它的美,而當把它們錯落有致地擺在一起時,我們便會發現每朵花的美。愛因斯坦認為:科學的美在於發現自然界存在的簡單性。他說:“有可能把自然界歸結為一些簡單的原理。評價一個理論是不是美,標準正是原理上的簡單性。”

如果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還不能發現自然界的簡單性,自然對他產生不了美感,那他也就失去了對自然的興趣。有調查發現,許多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學習,就是因為認為學習太難。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科學美感,就必須幫助他們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從小的成功走向大的勝利。不要常讓孩子做難題,以免他們產生害怕、恐懼心理,從而喪失了對科學的美好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