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桂枝10克,幹薑3克,糯米50克。
做法:功效:溫陽散寒,通經活絡。
功效:做法:先把桂枝、幹薑加水煎煮,用其汁液與糯米煮粥。
用法:早晚分次食用。
9.附薑煨狗肉:
材料:熟附片6克,生薑150克(煨熟切片),狗肉150克(切塊)。
做法:先以蒜頭及花生油熗鍋,放入狗肉微炒,待皮色轉黃,再加水適量,以武火燒開後,放入熟附片及煨薑,改用文火煨至狗肉熟爛,加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
用法:佐餐食用。
3、外治自療法
(1)傷濕止痛膏、紫歸治裂膏外貼患處。
(2)皮硝煎水外洗患處。
(3)紅霜茄子秸連根拔起洗淨。煎湯泡洗患處約半小時左右,每日2次。
(4)薑汁或辣椒水外擦患處。
(5)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後外擦患處。
(6)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後更換。以上療法適合未潰者。
(7)雲南白藥撒於凍瘡潰爛處並包紮。
(8)螳螂子(即桑螵蛸)切開,取其中黃汁塗破潰處,每日1次。
(9)用馬勃一塊外敷潰處,每日更換。
夏季伏天外治自療法
(1)大蒜頭搗爛塗擦老疤處。
(2)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鍾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鍾,每日1次,連續1周。
(3)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1日1劑,連續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辣椒
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生薑
用新鮮的生薑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薑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蘿卜
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鍾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淨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幹,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溫馨提示:避免誤診受凍後,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
受凍後皮膚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