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為誰寫作?
黃明安君卻謙虛地說:“我寫作是為了我自己。”
好一個坦坦蕩蕩實實在在的人!作家是靠作品說話的,其實黃明安君眾多的散文作品留給我這樣一個深刻印象:他是一個關注民間、關注弱勢群體的作家。莆籍著名作家章武對黃明安傾情關注民間也頗為讚賞!作家楊雪帆先生也指出:“他(黃明安君)尊重正統、民間的文化,並以此為起點。他的散文一般都比較飽滿,內涵厚實,看得見一種長久的積澱。”
黃明安坦言:“我本來也是一個農民,或者說是農民的後代,我在城市的身份跟這個城市一樣新。所以我的目光能夠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細節……”誠哉斯言!用心的黃明安君通過精微深入的觀察,常有獨到的發現……他的創作正應驗了毛家成先生說的:為文當呼正義聲,有賴才士慰民情!
好的作品,都是作者用筆尖蘸著心血寫出來的,作者自己全身心地融入了文字,交給了讀者,這是寫作的成功之道,也正是黃明安君寫作風格!我最喜歡他的散文集《默想與溫柔》中的《大哥》,這篇文章曾讓我落了幾回眼淚!我覺得黃明安君似乎在寫我!雖然我沒有文中的大哥那麼偉大,但在家中我同樣是大哥的我同文中的大哥他有著相似的心願:“他年年外出,就是希望你們別學他(讀書少,隻好外出打工,希望弟弟妹妹能用心讀書),你們不聽話他會傷心死的。”
黃明安君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去關注民間,這也許和他獨特的人生經曆有關——他曾是一個鄉鎮幹部、人大主席。他曾在莆田西北山區呆了6年,經常和農民朋友打交道……他的骨子裏有深刻的“農民意識”,他有著“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這些都是可以從他的散文裏找到印證!——“我看到不遠處一些人蹲在那裏敲石頭,叮叮當當,一動不動,頭頂簸箕大的鬥笠若匍匐在地上的一隻隻甲殼蟲。”(見《大哥》);在《流浪者》裏他寫道:“我怕死了,嚇得一動也不敢動,仿佛我一動,黑頭就會出事了。劍越吞越短,黑頭的喉嚨發出咕咕響,我想到豬被宰時的情狀,忍不住用手蒙住雙眼……”;在《睡在扁擔上的人》裏黃明安君的筆端淌出這樣的文字:“我看到他們睡在扁擔上的人,心裏隱隱有些不安。我不知道他們睡在扁擔上的身子會不會疼?因為看樣子他們好像是睡著了。”……黃明安君在《默想與溫柔》中寫了許多民間人物,尤其是農民,進城務工的農民、向海外遷徙的農民等弱勢群體。明安君對他們在時代變革中的精神狀態及未來命運的關注,這在我國近年的散文創作中,顯得彌足珍貴!
黃明安君根植民間沃土,這才有了融入哲思,詩意流瀉的《風景樹》、《鄉村音樂》……他純淨的文字貼近生活,讓生活艱辛的老百姓讀來也倍感溫暖!
事業有成的他,並沒有在溫馨居所柔和的燈影下悠然自得,或沉迷於都市的燈紅酒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