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折了人馬,不敢回京,想起青州慕容知府與自己有一麵之識,於是便去那裏投奔,還想打通慕容貴妃的關節,那時再引兵報仇不遲。在路旁一家酒店投宿時,分付酒保:“你好生與我喂養這匹馬——是當今皇上賜的,名為踢雪烏騅馬,明日我重重賞你。”酒保提醒他說附近有桃花山強人李忠、周通,官府累次收捕不得時,呼延灼笑道:“我有萬夫不當之勇,便道那廝們全夥都來,也待怎生!隻與我好好喂養這匹馬。”呼延灼大意之下,他的寶馬真的被桃花山強人偷去了,追了兩三裏也沒有追上,卻道:“若無了禦賜的馬,卻怎的是好!”呼延灼到了青州,參拜了幕容知府。慕容知府讓他先掃清桃花山,奪取那匹禦賜的馬,收伏二龍山、白虎山後,再一力保奏,教他引兵複仇。呼延灼於是從青州府借來兩千兵馬前去桃花山奪馬平寇,周通與李忠商議後,向二龍山求援,於是楊誌就和魯智深、武鬆三人帶領人馬前去救援。呼延灼又遇到了勁敵,滿心“指望到此勢如破竹,便拿了這草寇,怎知卻又逢這般的對手,我真如此命苦!”就在這時,慕容知府請他回去救援。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的叔叔孔賓,被慕容知府下在牢房裏,故二人帶人前來打青州,救叔叔,呼延灼趕回後,活捉了孔明,孔亮帶領殘敗人馬不得已退到了城外,遇見武鬆後,以實情相告,並提議以義氣為重,聚集三山人馬,合夥攻打青州,最後各取府庫錢糧,以為山寨之用。楊誌則進一步提出請梁山泊宋江一起攻城,於是最後就促成了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的結果。宋江率領梁山三千人馬到來後,智多星吳用利用呼延灼的好勝心理,故意與宋江、花榮在城北門外土坡上私看地形。呼延灼建功心切,點了一百軍馬,趕上坡來就要活捉宋江,呼延灼因此中計,跌進了陷坑,結果呼延灼被擒。宋江先是命解開繩索,親自扶他帳上坐定,然後又把“小可怎敢背負朝廷?蓋為官吏汙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裏隨時避難,隻待朝廷赦罪招安”這樣的話表白了一番,在宋江的勸導下,呼延灼這才沉思了半晌,歎了一口氣,跪在地上道:“非是呼延灼不忠於國,實慕兄長義氣過人,不容呼延灼不依。原隨鞭鐙。事既如此,決無還理。”後來他假托逃歸,賺開城門,打下青州,殺了慕容知府,上梁山跟隨了宋江。
梁山排座次時呼延灼任馬軍五虎將頭領第四位,排梁山泊頭領第八位。其後,梁山在與朝廷的較量中,兩贏童貫,戰敗段鵬舉等。三敗高俅,呼延灼也屢立戰功。他用鋼鞭打死敵將荊忠,活捉韓存保。招安後,呼延灼參加了征討遼國、平定田虎、王慶和方臘等的戰爭。蕩平方臘集團班師回朝後,呼延灼被授予武節將軍和禦營兵馬指揮使,後呼延灼領大軍破大金兀術四太子,率軍殺至淮西時陣亡。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
花榮,青州府(在今山東青州市)人,綽號“小李廣”,將門之子,三十六天罡星之第九天英星。花榮原是清風寨武寨門副知寨,使一杆長槍,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楊的功夫。《水滸傳》有詩讚花榮說:“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細腰寬膀似猿形。能騎乖劣馬,愛放海東青。百步穿楊神臂健,弓開秋月分明,雕翎箭發迸寒星。人稱小李廣,將種是花榮。”李廣是西漢名將,箭法高絕;花榮亦擅長射箭,故被稱為“小李廣”。
花榮齒白唇紅,麵如冠玉,其神箭當是水滸中最出色的武學技術。“梁山泊射雁”、“祝家莊滅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山泊射雁”,一舉奠定了花榮在梁山排位上的座次,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從而獲得“神臂將軍”的美譽;“攻打祝家莊”戰役中,花榮將敵方偵察紅燈一箭射落,方使梁山人馬轉危為安。
清風寨劉高誣陷宋江為賊,將他囚禁在家中,花榮大膽奪回。劉高不甘心,也派人前去爭奪,一行人到達花榮門前後,卻懼怕花榮武藝,不敢進。花榮坐於廳上,一箭射中左麵門神的骨朵頭,又一箭射中右邊門神頭盔上的朱纓,第三箭聲稱要射前來奪人的教頭心窩,嚇得眾人一轟而散。花榮、宋江上清風山後,秦明來攻打時,花榮一箭射去秦明的盔纓,致使秦明不敢追趕。後在清風山上,宋江作媒,將花榮妹妹嫁給了秦明,秦明則成了花榮的妹夫。去梁山的途中,碰到小溫侯呂方和賽仁貴郭盛廝殺,二人方天畫戟上的豹尾絨絛纏在了一起難解難分之際,花榮引弓一箭,將豹尾絨絛齊刷刷射斷,眾人喝彩,二人也住手不戰。眾人相識後,一同歸順了水泊梁山。上梁山後,花榮曾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梁山大大小小近百戰中,小李廣就是一麵旗幟,一種無形的震懾力量。方臘手下大將“小養由基”龐萬春,也是個神箭手,對於梁山好漢始終以“草寇”冠之,然而卻知道花榮,不敢大意。並讓花榮出來,與他比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