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一直以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基礎地位。但是,作為世界上農業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緩慢舉步維艱,甚至一度停滯不前。盡管我國農業保險麵臨諸多困難,多年以來我國一直在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的發展道路。在總結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經驗教訓,對國內外各類農業保險製度進行深入調研和比較分析基礎上,現階段中國開展農業保險是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市場開展試點,逐步建立多層次體係、多渠道支持、多主體經營的符合國情的農業保險製度。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重視三農問題,提出以工業反哺農業,出台許多有利於農業保險的優惠政策,大大促進了農業保險的發展。我國的農業保險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2006年,我國農業保險迎來一個豐收年,當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8.5億元,比2005年增長16.2%。在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中,提出要“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農村保險出現了許多新氣象,特別是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小額保險為2008年農業保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無疑,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前景愈來愈廣闊,將迎來明媚春天。這對我們從事保險教學和研究的同仁們也是個很大的鼓舞。這本《農業保險理論與實務》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編寫的。

農業保險屬於財產保險的範圍,但是又有著與一般的財產保險不同的獨特特點。由於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的風險責任廣泛,標的的風險頻率範圍廣、損失大,加之經營成本高,產品的價格(費率)比普通財產保險要高得多,我國普遍不大的農業經營規模,特別是大田作物的生產經營預期利益不高,而農業保險的投保人又是支付能力較弱的農民,高風險,高的賠付率,經營農業保險會帶來潛在的或者現實的虧損,商業保險公司缺乏內在的經營動力。這就使得農業保險的推行必須要有政府給予保費和經營管理費的財政補貼,並且免除其各種稅負。這實際上是世界上所有推行農業保險的國家成功經營的共同經驗。

農業保險被稱為現代保險中尖端的課題,它也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要素。研究和發展農業保險,對推動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發展農業保險,當務之急是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保險模式和道路。我國在探索農業保險模式和道路的過程中,弄清了關於農業保險的一係列理論問題,特別是明確了不同種類的農業保險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意義。同時,明晰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對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特殊意義和作用。政府實際上是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第一需求者。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也是最大限度運用WTO的規則加強我國農業風險管理和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需要,也是現階段農村社會保障製度建設的需要。本書通過對當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現狀及麵臨的問題矛盾分析,探討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製度和模式,並以樂觀的態度對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進行預期。希望本書能給保險理論界或保險實務界的有關人士有所啟迪和幫助。

我國農業保險的教材建設與我國農業保險的試點製度建設的曆程,一樣經曆興衰和起落。在我國農業保險試點製度如火如荼的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設立了保險專業的各個高校都熱衷於開設保險專業課,保險教材也種類齊全,內容豐富。但是,在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低潮期,農業保險的專業人員需求減少。由於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沒有了實踐,理論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保險教材建設也發展緩慢。在目前,隨著農業保險業的升溫,相關的教材需求也逐步增長,相對於這種需求,農業保險的教材甚少。本教材力圖概括我國農業保險近2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務實經驗。我們希望它能為開始蓬勃發展起來的農業保險製度建設提供一些基礎知識,為保險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農業保險理論的、務實的概括和全貌,也為決策層和微觀務實界及對農業保險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本書由陳林、楊新順同誌擔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李景躍、賀泉、武大雪、張靜、楊捷、吳芳、朱雷、範紅雷、陳百裏、閻觀博、宋慧英、戎鋒、陳欣美、張猛、劉慧龍、汪國慶、黃澤勇、宋紹強、劉鵬。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的有關書籍,從中獲得了許多啟發和教益,也得到了出版社許多方麵的指導和大力幫助,在此一並致以衷心的感謝!

由於本書作者學識的局限和客觀條件的限製,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本著不斷提高不斷探索的治學宗旨,敬請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對本書的不妥之處予以批評指正。

編者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