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蹲監獄的犯人來說,真正的節日,是有人來探視。

監獄裏的夥食以及文體設施無論多麼優良,也代替不了來自外界的一點點東西。探監的人不僅攜來吃的用的,還有親人之間麵對麵的交流與矚望。

監管人員常說,無人探監的犯人,改造最難。犯人在刑罰期間的自新,勞改部門稱之為“改造”。

一位來自貧困山區的老母親,經過乘坐驢車、汽車和火車的輾轉,探望服刑的兒子。

在探監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親給兒子掏出用白布包著的葵花子。

葵花子已經炒熟。老母親全嗑好了,沒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尖。

服刑的兒子接過這堆瓜子,手開始抖。母親亦無言語,撩起衣襟拭眼。

我不知道服刑的這人是老太太第幾個甚或是惟一的兒子。他犯了盜竊罪,偷鐵路上的月牙板。對老母親來說,兒子仍然是最愛者。因為他是自己流著血生出來的,是用乳頭喂養大,在眼前一點點長高的。老太太不懂刑律,隻知道兒子由於他個人的過失被政府押起來了。老母親也許幻想過政府很快會把兒子放出來,會在一個風雷之夜破門而歸,她知道這並不可能,隻有“刑滿”才能“釋放”。獄方人士說,“改造得好,犯人可以減刑”。於是她盼望兒子改造得好。

她千裏迢迢探望兒子,賣掉了雞蛋和小豬崽,還要節省許多開支才湊足路費。來前,在白天的勞碌後,在煤油燈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放在一起,看它們像小山一點點增多。沒有一粒瓜子舍得自己吃。10多斤瓜子嗑亮了許多的夜晚。

服刑的兒子在瓜子麵前垂著頭。作為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正是奉養母親的時候,他卻不能。在所有探監人當中,他的母親是最襤褸的。母親一口一口嗑出的瓜子,的確包含千言萬語。兒子“撲通”給母親跪下,他悔罪了。

老母親又撩起衣襟擦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