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遍中國》攝製組的報道(2 / 3)

有許多資料可以證明,漢人的女兒是可以進宮的。

清朝有一個規定,凡五品官以上的女兒,12歲到18歲之間,必須參加選秀,經皇帝驗看,否則不準私自許配婚姻。

當時大家都知道,選秀女,如果一旦被選上,那都是在宮裏頭受苦的,絕大部分一輩子連皇上的麵都見不上。所以有許多有錢有勢的官員,就買別人的女兒來頂替自己的女兒參加選秀,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漢人的女兒。

劉奇拿出了一本《老太監的回憶》,裏麵詳細的記錄了許多選秀女被漢家女子頂替的內幕。有位叫信修明的老太監,親眼見證了慈禧對清王朝48年的統治。如果西坡村的王小慊就是後來的慈禧,首先一個條件,她必須參加選秀。西坡村的鄉親告訴我們,王小慊由於家窮,娘早死,4歲時被賣給本縣上秦村的宋四元為女。

上秦村離西坡村30裏地,我們進村的時候,正趕上村裏的一群村姑村嫂們,身著清宮服裝,一扭一擺的為前來的遊客表演助興。

宋德文是上秦村慈禧的五代侄孫,他帶我們來到了慈禧小時候住過的地方,並告訴我們這個家庭過去很富裕。宋德文還給我們出示了一件重要物證:慈禧寫給宋家的信。信因年久已變成碎片,我們看到時,已被沾在了幾張白紙上。

[采訪]劉奇長治市慈禧童年研究會會長

最重要是兩點,第一就是姓宋,第二是入宮門。就是說,我本來姓宋,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就進了宮。

那麼這封信到底是不是慈禧的親筆信呢?如果該信確是慈禧寫給宋家的,慈禧的身世之謎將會真相大白。回到北京後,我們找到了慈禧的真跡複印件,結果發現,宋家的殘信並不是慈禧的親筆。那麼有沒有可能是慈禧請人代筆?據史書記載,慈禧確有一個代筆人,叫繆素筠。遺憾的是繆素筠沒有留下照片,但據說繆素筠既會畫畫,又能彈琴,而且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青睞,免其跪拜,是慈禧最信賴的人之一。

現在許多王公大臣和皇親國戚家裏頭,掛了有許多下頭蓋著慈禧太後印章的那些字、畫,有的是慈禧親筆,有的就是繆素筠的代筆,那麼這封信也不例外。這封信經我們考證,那就是她的代筆。

[采訪]馬書岐長治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

慈禧確實有一個代筆人。但是這樣的機密的問題,就是說慈禧作為漢人,她有這樣一個漢人的家,而且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家,這樣的一個秘密,對慈禧來說是致命的,是諱莫如深的一個秘密,她不可能讓任何人知道,包括她的代筆人。

由於漢女不能進宮,如果慈禧真的是漢人,在宮裏暴露身份,那會犯下欺君之罪,招來殺身之禍。慈禧敢冒這樣的風險嗎?

但據專家驗證,該信所用紙張是由棉花和竹子兩種原料混合製造,紙色泛黃,確為宮廷用紙。

這時,慈禧的後裔又向我們出示了他們的另一件重要物證:兩隻皮夾子。

皮夾子主要記錄了兩項內容,右下側寫的是曆代皇帝皇後皇太後的生日。如大皮夾子從右到左分別為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和光緒皇後的生日。“不理刑名”,也就是每逢這三天不準辦理刑事案件,不準殺人,因為是生日。

皮夾子的左下側記錄了曆代皇太後皇帝皇後去世的日期。每逢這些日期“照例素服”,不準披紅戴綠,因為是紀念先人的日期。

[采訪]劉奇長治市慈禧童年研究會會長

這兩個皮夾子,在宮廷裏頭有一個準確的名稱,就叫帝後宗祀譜。這兩個皮夾子應該是哪些人所有呢,經過考證,合法的持有人是兩種,一種就是皇親國戚,第二種就是王公大臣。

那麼,宮廷的皮夾子怎麼會來到世代為民,而且遠離京城千裏之外,祖上無人在朝廷做官的宋家呢?麵對皮夾子和這封殘缺不全的信,我們雖無法確信慈禧與宋家的必然聯係,但是我們也相信其中一定有內在的關聯。

證明慈禧是漢人不是滿人,我們還有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慈禧是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