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女纏腳,滿女是天足,不纏腳。
慈禧真的是小腳嗎?
在上秦村,我們征得86歲老人趙梅則的同意,拍攝了她兒媳婦給她洗腳的全過程。漢族婦女纏腳是漢代以來的一個陋習,男人把女人作為觀賞物,因為纏腳以後,女子走起路來像風吹楊柳,一搖一擺。由於滿族人從關外而來,他們倡導不纏腳,於是在清朝就出現了漢人婦女纏腳,滿人婦女不纏腳的現象。
劉奇給我們出示了兩張照片,右邊這張是慈禧的小腳,而左邊這張是滿族女子的大腳。
[采訪]劉奇長治市慈禧童年研究會會長
有很多資料可以證明,慈禧太後是漢人而不是滿人。比如慈禧太後的禦前女官裕德齡女士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慈禧太後私生活實錄》,在這本書裏頭她就明確的說,慈禧太後對於滿文認識的很少,少到差不多可以說完全不認識。另外宮廷裏頭的奏折,有許多是滿文漢文並用的,而慈禧太後從來是隻看漢文而不看滿文,批奏折也是,隻用漢文批,從來不用滿文批。
如果慈禧確是漢人,那麼,西坡村的王小慊又是怎麼一步步進宮,變成慈禧太後的呢?從西坡村來到上秦村宋家後,據當地人說,王小慊改名叫宋齡娥。
據傳,在宋齡娥13歲的時候,宋家麵臨天災人禍,先是哥哥被狼吃掉,接著母親又被狼咬死,加上父親抽上了大煙,宋四元家很快一貧如洗,隻好忍痛將宋齡娥賣給潞安府知府做婢女。潞安府就是今天的長治市。
由於宋齡娥長得俊秀,聰明伶俐,並生有貴相,知府就收她為養女,改名玉蘭。當地的鄉親告訴我們,當時的潞安知府叫惠征。而慈禧的父親就是惠征。但我們查閱了《長治市誌》和大量有關清史文獻,卻沒有找到惠征擔任潞安知府的記載。
曆史好像故意在與我們捉迷藏。我們找到了當年慈禧的另一位禦前女官裕容齡寫的回憶錄《清宮瑣記》,該書在第一章寫道:“惠征,初任山西潞安府知府。”裕容齡是慈禧最貼身和親近的女官,這是她和慈禧合影的照片。如果惠征沒當過潞安知府,我們找不到裕容齡撒謊的理由。這是在今天的長治地區隨處可見的一種地方戲曲——上黨梆子。長治處於過去上黨地區的中心地帶。由於上黨梆子地方性太強,難懂,所以幾百年來,不但沒有走出本省,甚至可以說連本地區也沒走出過。
[采訪]劉奇長治市慈禧童年研究會會長
據說她(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專門請了(長治)壺關有個“十萬班”,這個上黨劇團專門去給她唱戲。唱了以後,慈禧太後看了非常高興,又給題劇團的名字,又給它下詔書。詔書什麼意思呢?這個戲團,走到哪裏,誰也不準收稅,也不準官家隨便抓去無償唱戲。
“十萬班”被慈禧改名為“樂意班”,並成為當時上黨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時間較長的戲班。如果慈禧與長治毫無關聯,她怎麼會對難懂的上黨梆子情有獨鍾?或許慈禧與長治真的有割不斷的緣分,據記載,慈禧還特別愛吃長治一帶的食品,如沁州黃小米,壺關醋,襄垣黑醬,酸菜,尤其愛吃團子。
這個團子是長治縣這一個縣,這個地區特有的一種食品。這種食品是老百姓家家戶戶過年才吃的,因為過去的日子都比較窮,不能天天吃的。
慈禧當上皇太後以後,專門從長治請了一個師傅給她做團子。
我們看了長滿荒草的庭院叫慈禧太後書房院,據說就是當年宋齡娥來到潞安府後讀書的地方。被惠征收為養女後,玉蘭就在這裏學習琴棋書畫。鹹豐二年,18歲的玉蘭以葉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應選入宮,並封為蘭貴人,一步步成了皇太後。
在今天的長治市區內,“慈禧太後書房院”,已列入規劃重修;上秦村的“慈禧娘娘院”也正在修繕。雖然我們不能斷定慈禧到底是哪裏人,但我們相信,隨著清末曆史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的慈禧,她的童年之謎,一定會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