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從泥糊狀食物到“軟塊狀”食物(1 / 3)

開頭語:

由於嬰兒胃的容量很小,如果輔食的全部內容就是稀粥或是麵湯等食物,這類糧食很容易使嬰兒產生飽感,這樣寶寶從其他食物所攝取的蛋白質及各種微營養素就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

6~8月健康嬰兒每日喂輔食2~3次,食物應多樣化和適當的稠度、硬度以保證營養需求得到滿足。注意嬰兒饑餓的信號,體重增加是估計喂養是否得到滿足的重要指標。

——輔食添加10原則之四(WHO/UNICEF,2002)

喂養參考標準:

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日,每日3~4次,每次喂150~240毫升,其中1~2次母乳逐步用配方奶代替。輔食:每日2~3次,爛米粥、麵片湯(不能太稀軟)加入菜泥、碎菜等,50克/次。蛋黃泥1/2或1個,魚泥、瘦肉末與米粉、米粥或麵片湯一起食用,10~20克/次。饅頭幹、餅幹、水果等,讓嬰兒自己啃著吃,以便鍛煉嬰兒的咀嚼能力,幫助牙齒的生長。魚肝油400國際單位。

一、6~8個月嬰兒食物不能過於單一

1.輔食的多樣化

6~8個月嬰兒輔食的製作應做到多樣化以保證營養需求得到滿足,選擇各種穀類食物,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水果、蔬菜,並應提供脂肪含量豐富的膳食。逐步做到每日都應有肉、禽、魚和蛋,或盡可能滿足。限製果汁的攝入量以防止營養豐富食物的攝入量減少。不飲用營養價值低的飲料,如茶水、咖啡、可樂等。為保證孩子基本營養成分,輔食製作應由乳製品、穀類、蔬菜水果和肉、魚、禽、蛋等幾大類食物組成。

2.蔬菜水果不是輔食的主要部分

實踐表明,除非使用營養素補充或強化飲食,在此年齡段單一蔬菜飲食不能滿足寶寶營養的需求。蔬菜水果的營養特點是蛋白質含量少,脂肪含量更是微乎其微,僅在根莖類蔬菜中含量較多碳水化合物。水果中糖類以果糖為主,不能提供足夠熱量和蛋白質。如果一天吃300克蔬菜和水果,能提供60~100千卡的熱量,不足嬰幼兒所需量的10%~15%,蛋白質僅為所需量的15%。可以看出,蔬菜水果不能作為主食,蔬菜水果也不是越多越好。

3.不能長時間停留在太細太軟的輔食階段

泥糊狀食物是從液體到固體之間的過渡食物,泥糊狀食物適應寶寶消化器官的能力發展,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泥糊狀食物擴大了嬰兒觸覺與味覺的範圍,在這一階段孩子經曆“磨牙食品”的早期刺激,由吮吸過渡到咀嚼。6~8個月,如果孩子食物從泥糊狀過渡到“碎塊狀”,即比較粗糙的小碎塊食物,這種食物不僅能量和營養素的含量會高於泥糊狀食品,還會明顯促進寶寶吃飯的能力,這應當是一個主動積極嚐試的過程,它會為孩子以後學會吃大人飯菜打下良好基礎。

4.不要將食物加到奶瓶中

將泥糊狀食物放入奶瓶中會妨礙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的發展,而且常常會增加嬰兒的飯量,導致體重過重和嬰兒齲齒的發生。能加入到嬰兒奶瓶中的泥糊狀食物一般比較稀薄,營養密度(肉、菜的量)都不夠。用奶瓶喂養會導致寶寶長時間吸吮動作的發展,並養成過分依戀大人的習性,因此用奶瓶喂泥糊狀食物或者大人用嘴嚼爛食物再喂入孩子嘴中都是錯誤的做法。

特別提示:奶瓶隻能用來喂奶或水

在任何年齡階段,奶瓶隻能用來喂奶或水,不能喂食物,因為奶瓶喂養會妨礙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的發展,還會過度喂養,導致體重過重和發生齲齒,而且奶瓶不容易清洗幹淨,可能會引起腹瀉。

二、使用杯子和勺子是學習吃飯的必需過程

1.開始訓練用杯子喝水

寶寶6~8個月大即可開始訓練他用杯子喝水,用杯子和小勺替代奶瓶。有吸嘴的杯子最適合寶寶半吸半喝,柔軟的吸嘴非常容易使用。當寶寶逐漸成長,他可能會比較喜歡帶有兩個握把的杯子,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抓握。有傾斜吸嘴的杯子最適合不過了,因為隻要稍做傾斜,液體就可以慢慢流出。要讓孩子斜躺在媽媽懷裏訓練他用杯子喝水,或者由你抱著他,或者讓他坐在一張嬰兒椅中,要讓孩子和大人的姿勢感到舒適為宜,但不可讓孩子躺著用杯子喝水。

2.用茶匙給孩子喂固體食物

此前不論母乳或配方奶喂養,嬰兒都隻會做吸吮動作,不會上下張口咀嚼。當添加糊狀食品,嬰兒接觸到半固體食物時,會試用唇的上下動作吃食物。當食物由唇進入口中時,開始會運用舌頭的動作,最後在牙齦的動作下進食。用茶匙喂嬰兒可鍛煉嘴和舌的協調能力。喂食時將寶寶直立抱起,取一些泥湖狀的食品,放在小勺的尖端,把小勺送到孩子的唇邊讓他吸吮,然後寶寶會學習如何用嘴巴的後部去吞咽食物。不要把小勺全放入孩子的嘴中,這樣他會出現惡心,甚至把嘴裏的食物全吐出來。

3.變成小花臉的寶寶

你可以將穀物與孩子熟悉味道的奶汁混合,讓孩子看著並了解進餐的過程,這樣孩子更容易吃。如果你仍在給孩子喂奶粉,可把穀類與奶粉拌在一起,用碗和勺喂。孩子對於從未接觸的食物會本能的拒絕,隻要你耐心堅持,7~8次甚至十來次後,他會好起來,大約需要1個月的時間來習慣湯匙喂食。最初喂寶寶時,吐出來的食物可能比吃進去還多,故常把臉弄得像小花貓一般,不要灰心,幾個月之後這種情況就會漸漸消失了。

三、逐步增加輔食的濃度和品種

食物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輔食的濃度和品種,以適應營養的需要和吃飯能力的發展。完成從吃奶向吃飯、吃固體食物的轉變,對嬰兒早期的發育和整個兒童時期的營養狀況意義重大。

1.口腔動作發展的關鍵期

在口腔中完成碾碎固體食物並吞咽的連貫動作對於寶寶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是整個消化係統完善和成熟的第一步。此外,咀嚼也會讓寶寶對於食物的不同滋味有所感知,還能促進唾液的分泌。這些口腔內部的小變化,既可促進消化與吸收,並可激活腦神經的發育。要知道,寶寶在這一時期用口唇、舌頭就可以撚碎大多數固體食物,甚至包括柔軟的魚、禽肉類和各種肉末等。有的家庭喜歡把孩子的各種食物都用粉碎機打碎再喂孩子,認為這樣安全,其實這種做法不可取。

特別提示:理想的“粗飼料”

此階段寶寶的食物不宜過於細致,應包含或盡量包含魚、禽肉類、各種瘦肉和動物肝髒。因為這些動物性食物與其他植物性食物相比不僅蛋白質的質量有所不同,而且鐵、鋅、硒和維生素A、維生素D等的含量及其生物利用度差別也很大。它們可以有效地預防嬰幼兒時期常見的微營養素缺乏症,例如佝僂病和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所謂的“粗飼料”是指輔食的種類可以雜一些,食物的顆粒要比原來粗一些。不要以牙齒還未發育成熟為由隻給孩子選擇過分稀薄和柔軟的食物。恰恰相反,半固體或固體食物的刺激會促進牙齒的萌出和發育。

2.太細太軟食物的質量達不到需求

6~8個月的嬰兒,孩子的食譜應擴展到包括麵包、蔬菜塊和一些動物性食物。與那些太細太軟的食品相比這些食物更耐咀嚼,這些食物一般由於含水分少,因此熱量和營養價值都高於太細太軟的穀類食物。動物性食物與其他食物相比不僅蛋白質的質量有所不同,而且鐵、鋅、硒和維生素A、維生素D等的含量及其生物利用度差別也很大。

3.成人用穀物不適合於嬰兒食用

市場上專門供嬰兒食用的嬰兒穀物是一種強化食品,它在原有營養組成的基礎上添加了嬰兒易吸收的鐵、鈣、磷、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選擇嬰兒專門的穀物食品首選的是大米,其次,可選用大麥或燕麥,確信孩子不會過敏後,可以將幾種穀物混合給孩子食用。不要選用市場上普通含糖型穀類,加糖會使孩子養成喜歡吃甜食的習慣,也不要去買罐裝的成人食品。普通家庭穀物的營養組成不適於嬰兒,一些成人穀物過於黏稠和粗糙,嬰兒食用易堵住喉嚨,也不宜選用。

四、動物性食物營養價值不可低估

瘦肉、肝髒等食物鐵、鋅等營養素含量及其生物利用度比穀類、蔬菜水果類植物性食物要高出十幾倍。

1.植物性食物鐵、鋅等含量及其生物利用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