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兒童也要平衡膳食(1 / 3)

開頭語:

寶寶在18個月時已能吃些和大人相同的食物,食量大概隻有大人的1/3~1/2.應注意寶寶膳食每日都應包括穀類、蔬菜與水果類、乳製品、肉食與豆製品等。

每日應有維生素A 含量豐富的水果蔬菜,提供脂肪含量豐富的膳食。如果一餐的量太少或密度低,應增加就餐次數。

——輔食添加10原則之八(WHO/UNICEF,2002)

喂養參考標準:

早餐:雞蛋菜粥(大米25克,雞蛋15克,白菜10克,植物油5克),牛奶200毫升。

午餐:饅頭(麵粉25克)1/2個,醬牛肉20克,拌胡蘿卜絲50克,冬瓜湯(冬瓜50克,植物油5克),午餐後牛奶200克,點心(蛋卷)20克。

晚餐:米飯(大米30克)1碗,肉菜丸子(肥瘦豬肉25克,白菜35克,植物油5克),紫菜雞蛋湯(紫菜15克,雞蛋25克,香油3克)。

零食:1~2次,牛奶200毫升,餅幹1塊,水果1/2個。

一、學步孩子的飲食特點

寶寶在18個月大時已能吃些和大人相同的食物,所不同的是他的食量大概隻有大人的1/3~1/2.所吃的食物還注意要適應孩子的消化能力。

1.一日三餐按時進餐

正常人體的消化液分泌是受中樞神經所控製的一種條件反射。養成了一日三餐按時進餐習慣的人,到了該吃飯時就會感到肚子餓。如果兒童毫無節製地進食,不斷地刺激胃腸的消化液分泌,這樣會增加胃腸負擔,導致胃及小腸總是滯留有食物,就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甚至發生胃腸疾病。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營養不良,以致引起營養缺乏症,機體抵抗力降低等。

2.孩子患病時吃什麼

當孩子患病時,必須鼓勵孩子繼續吃和喝,不可禁食。病時飲食的選擇要根據孩子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及時合理製作,而且要比平時更注意其營養。一般可喂些米湯、豆漿、菜湯、牛奶、蛋花湯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待病情稍好些,可改為細軟的食物,如稠粥、麵條雞蛋羹(蒸雞蛋羹)、瘦肉末等,每日進餐次數比平時多,提倡少量多餐。對於疾病恢複期的孩子,應加強營養,把病時的損失盡量補回來,多給他們吃些魚、肉、蛋、奶及新鮮蔬菜和水果。每日給孩子增加一餐,直到孩子的體重恢複到生病前的水平。

二、平衡膳食

寶寶每天最重要的食物為碳水化合物和蔬菜水果等食物,其次為富含蛋白質的肉類、豆類。他吃進去的食物與他身體所需要的量和質保持平衡、一致,這就叫平衡膳食。

1.什麼叫平衡膳食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一般將食物分為以下五類:第一類穀類及薯類,第二類動物性食物,第三類奶類及豆類,第四類蔬菜水果類,第五類油和鹽。每類食物為機體提供的營養是不同的,隻食入單一品種的食物對於營養素的攝取是不利的。大人和孩子每天吃的膳食中都需要包含這五大類,而對這五大類食物所需要的量和質是有一定的比例的;第一類需要攝入最多,依次逐漸減少,第五類盡可能做到最少。一句話,就是使寶寶吃的營養和他身體裏需要的營養盡可能能夠保持一致。

2.從母乳和輔食中應獲得的能量

寶寶營養的需求應包括能量與營養素兩個大的方麵,它們都是嬰幼兒輔食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充足奶量和適當地添加輔食非常關鍵。比如美國兒童膳食寶塔建議:1~2歲兒童每天應攝入大約170克穀物類食物,500克蔬菜,300克水果,500毫升牛奶,140克肉及豆製品。一般從事輕體力勞動的母親每天大約需要的膳食能量為2000千卡,1~2歲兒童總的能量需要量為母親的1/3~1/2.最新的世界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

3.如何提高穀類食物的營養價值

我國居民50%~70%的蛋白質來自於穀類食物,穀類是一種非優質蛋白質,也叫半完全蛋白質,單獨進入人體後,利用率低。但如果和其他的食物(如豆製品、瘦肉、蛋類等)搭配一起食用,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它們原有的利用率和營養價值。如果加入大豆粉或者吃強化賴氨酸的糧食,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