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0~3歲寶寶應該怎樣吃
寶寶6個月後就應讓孩子有機會品嚐蔬菜等各種食物的味道,讓孩子學會咀嚼和吞咽。當孩子大一些時,應培養和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父母不要因孩子吃得到處都是而包辦代替。8個月以後,嬰兒會用手指抓取東西吃,這是嬰兒學習如何利用不同肌肉共同完成一個動作的重要發育過程;可以讓嬰兒抓著吃小塊麵包或餅幹,再給予小塊水果、蔬菜等,如果一餐的量太少,應增加就餐次數。有時他可能喜歡與家人一起進餐而不是用另外的時間。所以也可以把他的小椅子坐在餐桌旁邊,讓他模仿。如果他示意想吃什麼,可以給他吃,但如果他不想吃的,不要用哄騙的方式或勉強他吃,他會選擇他所需要的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要從早抓起。
一、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
1.肚子餓了,想吃飯
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最常見的就是肚子不餓;包括頻繁的喂養,對母乳或配方奶的過分依賴,飯前的零食、水果等。你仔細找找原因吧!孩子在每餐吃飯前餓了,會表現在吃飯速度較快,不挑不揀,吃飯看起來很香。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此刻,若父母隻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相反效果。因此,當你的孩子不好好吃飯時,首先要問問自己,你的孩子跟你說過他餓嗎?如果孩子不餓時你一定堅持要他吃某些東西,那麼餐桌將會成為母子倆的戰場。
2.頻繁喂水會影響吃飯
未滿4個月的小寶寶飲食來源完全靠吃奶,不論是母乳或是配方奶,其中近80%以上都是水分,吃奶和喝水幾乎是一樣的意思。孩子每次吃母乳,首先分泌出來的乳汁比較稀薄,叫做“前奶”,是給孩子解渴的。在夏天,母乳會自動變得更加稀薄,水分更多,因此即使很炎熱的天氣,也不必加水。
如果寶寶奶水吃得已足夠了,每天每千克體重超過100毫升的奶量,且體重生長在正常範圍,就不需要額外給孩子水喝。如果寶寶奶量不足,每天每千克體重未達100毫升的奶量,且體重生長在正常範圍以下,與其喝水還不如多喝奶。這裏強調不多喝水的主要目的是不要因為頻繁喂水而影響孩子吃奶次數和每次吃奶量。
3.有時不吃,就狠心讓他餓一頓
聽起來好殘忍!但它是無奈中最有效的辦法。一般情況下,孩子餓上一頓,不會把孩子餓壞。但你如果不下這“狠心”,孩子就很難吃好下頓飯;如果不能讓他餓一餓,而是吃飯時不吃,不吃飯時隨便吃;由於正餐沒吃好,很可能使寶寶長期處於一種不饑不飽的狀態。這其中的利弊家長可以算一算。長時間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大多是屬於這種情況。餓上一兩頓,換來的是孩子逐漸對吃飯產生了興趣,家長需要做的隻是耐心和堅持。
二、怎樣提高孩子的食欲
1.寶寶對吃飯有興趣嗎
寶寶對吃飯有興趣是寶寶吃飽、吃好的前提,是兒童健康成長的保障。有的家長對那些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出於擔心,在兩餐之間頻繁給他們吃各種食物,包括果汁水、水果、小點心等,到了應該吃正餐的時候他們對吃飯好像再無絲毫的興致。這種孩子往往是從來沒有餓過,但也從來沒有吃飽過。兒童的飲食行為很大程度受家長的影響,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營養好,不分時間,把孩子的吃當做任務,尤其在吃飯前的喂食會造成孩子正餐時對食物的反感。同時,由於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和方法上的不妥當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有的孩子幾乎對吃飯從未表現出興趣來。
2.切勿一日三餐全是老麵孔
可以不斷變換口味,可使孩子有新鮮感,食欲也就增加了。在飲食結構上,做到葷素搭配、米麵搭配、顏色搭配。如麵食類,可做成花卷、糖包、餃子、餛飩等,如雞蛋,可以做成煎雞蛋、肉末蒸蛋、豬肝泥蒸蛋等。兒童大多對有顏色食物(如西紅柿、胡蘿卜等)好奇,做飯時可將這些蔬菜合理搭配,以提高孩子的興趣。這樣做,既可以保證各種營養素,又可以避免孩子養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另外,由於孩子的牙齒和消化器官發育還未健全,因此家長在做飯時,要注意刀工和火候,盡可能將菜切得細小些,這樣既可使孩子的吃飯速度加快,又可使食物容易消化。
3.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
經常見有的家長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吃到後來,飯菜全涼了。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健康不利,要避免這種現象,就應從培養孩子吃飯入手,孩子剛剛開始吃飯時,應有一個比較適宜的喂養環境,周圍不宜有過多的幹擾,把電視關上,把玩具從寶寶的視線拿開。如果把衣物弄髒,這時不要責備他,而應鼓勵他,引導他。幾次訓練後,孩子吃飯就會慢慢走入正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