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成長與成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高科技和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人文與科學的衝突日益彰顯,人的成長麵臨著新的更複雜、更嚴峻的局麵,對科技的崇拜帶來的是人文情懷的流失和人文素養的下降,人的精神、心理、人格的病態開始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這無疑為當今大學的人才培養和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事實上,提高人文素養和強化專業能力都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1世紀的人才不僅需要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更需要具有較強的人文素養。因此,無論是從職業定位還是從社會需求來看,加強高校人文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都既是一項迫切的課題,又是時代發展的長遠需要。

人文教育分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是各類高校教育的一項基礎工程。人文通識教育以所有專業的學生為對象,著重於普適性的審美教育、道德教育、社會認知教育,目的在於陶冶其情操,開拓其視野,訓練其思維,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文素養,使其既成才又成人。因此,人文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係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不應弱化。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人文教育的現狀卻很令人憂慮。不僅各高校與之相配的師資隊伍及教材建設明顯滯後於高校發展的速度和擴張的規模,而且由於各類高校的性質、規模、層次、辦學理念存在巨大的差異性,現有一刀切、統一模式的有關人文科學方麵的教材也很不適應各高校人文教育的實際。因此,如何因地製宜、靈活多樣地編寫適合本地區或本學校的專業讀本或通識教材就成為提升高校人文教育水平的重要一環。

基於此,北京開放大學結合本校實際,組織人文科學領域內的專家、學者編寫了本套人文教育叢書,在高校人文教育教材的編撰方麵進行了開創性的嚐試。開放大學的特點就是它無可比擬的“開放性”,即對學習者開放、學習地點開放、學習方法開放、學習觀念開放,而且辦學方式靈活多樣,真正把教育伸展到社會和家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學習地點、時間、課程,可以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受益者。這樣的辦學理念及學習特點,自然決定了開放大學的人文教材在編寫理念、體例、內容、風格等方麵,都具有不同於普通高校教材編寫的特征。這套叢書包括《20世紀外國文學經典導讀》、《20世紀中國散文經典選讀》、《20世紀西方思想經典選讀》、《中國新詩講稿》、《世界華文文學經典欣賞》、《跨文化交際初階》六本書。叢書作為北京開放大學的通識課程用書,致力於學校文化品牌建設,充分考慮到開放大學教與學的實際情況。教材編寫將知識性、指導性、趣味性結合起來,倡導以點帶麵、舉一反三的閱讀方法,吸收近些年來人文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和高校同行的教學經驗,將學術發展的前沿信息、學者獨創性的觀點與本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問題相融合,力求理論新穎、思想深刻、雅俗共賞。同時,文字風格親切平易,最大程度地保留教學用語,既適合教師教學,也適合學生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