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成長的受難(2 / 2)

人們說這是他所選擇的,

自然的賜與太多太危險,

他撈起一枝筆或是電話機,

八小時躲開了陽光和泥土,

十年二十年在一件事的末梢上,

在人世的吝嗇裏,要找到安全,

學會了被統治才可以統治,

前人的榜樣,忍耐和爬行,

長期的茫然後他得到獎章,

那無神的眼!那陷落的兩肩!

痛苦的頭腦現在已經安分!

那就要燃盡的蠟燭的火焰!

在擺著無數方向的原野上,

這時候,他一身擔當過的事情

碾過他,卻隻碾出了一條細線。

這種生活看似是我們選擇的,其實我們根本是沒得選擇,是無選擇中的選擇,怎麼選擇都差不多。而且大家還都認為這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不是別人強加的。這不就是現代社會的特征嗎?現代社會不就是給了人自由嗎?廢除科舉考試,看似有了多種的選擇餘地,但實際上人真的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嗎?穆旦就認為自由當中包含了不自由。現代社會是反自然的社會,自然是危險的,與自然相對的是人類社會製定的規則。“一枝筆或是電話機”,這是一個典型的機關工作的場景,一個寫字間裏的日常情景。八小時的工作製,十年二十年,忙碌於一件瑣碎的事。而哪怕是這種生活,也不是穩定的,隨時可能失去,這就是人世的吝嗇。世界不是慷慨的,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學會當奴隸,才能當主人,先要“忍耐和爬行”,最初是茫然的,從“幻想底航線卸下”時,誰都是茫然的。當慢慢地適應後,忍耐和爬行之後,終於得到了製度的認可,得到了獎章。但是此時此刻,人變成什麼樣子了?兩眼無神,雙肩陷落,被生活的重擔壓垮了。“頭腦現在已經安分”,過去有很多的理想,又什麼都看不慣,現在終於習慣了,但是生命的蠟燭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一生所經曆的事情,一個人的生命,隻留下一條細線,多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穆旦把自己的思考和對中國傳統的反思結合在一起,這當然也不是現代才有的景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自身堅韌傳統的一部分。

中國新詩一路走來,直到穆旦,整個中國人的生存狀態才成為詩人的思考對象。到這一步,我們要承認,中國新詩抵達了一個新的境界。

在穆旦看來,我們今天的人生也走不出傳統的巨大陰影。在《裂紋》中,他發出了激憤之詞:

扭轉又扭轉,這一顆烙印

終於帶著傷打上他全身,

有翅膀的飛翔,有陽光的

滋長,他追求而跌進黑暗,

四壁是傳統,是有力的

白天,扶持一切它勝利的習慣。

新生的希望被壓製,被扭轉,

等粉碎了他才能安全;

年輕的學得聰明,年老的

因此也繼續他們的愚蠢,

誰顧惜未來?沒有人心痛:

那改變明天的已為今天所改變。

傳統的烙印打在每個人身上,越是追求便越是跌進黑暗,希望都被壓製。所謂“聰明”顯然是反諷,其實不過是世故。當我們不再做夢,變得能夠適應這個環境時才算“聰明”,那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未來呢?沒有人去擔心、去負責,“那改變明天的已為今天所改變”。這裏,穆旦的苦痛近似於魯迅鐵屋子中的絕望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