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成長的受難(1 / 2)

穆旦詩歌存在一個“成長的受難”的主題。

穆旦發現了現實的文明秩序對生命的扭曲和異化。而這個主題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還是第一次被揭示出來。穆旦對這個主題的揭示也是非常富有時代感的,充分體現了中國詩歌的現代特征。在此前,中國詩歌是回避現代的,比如說徐誌摩、戴望舒,詩中的場景常常與現代無關,那些“春花秋月”的事象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時代,而穆旦大量地寫都市,寫大機器時代,寫都市生活、現代文明對人的影響。以往的中國詩人為什麼很少寫這個題材呢?因為他們覺得這沒有詩意,這就是審美上的適應問題。我們覺得春花秋月、晨鍾暮鼓有詩意,這詩意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文化賦予的,是這些現象背後的藝術傳統和傳統中對它們的表現不斷喚起了我們的記憶。在穆旦那裏詩意發生了轉變。現代的機器是沒有詩意的,但是怎樣從思想的角度重新來解釋它,怎樣重新來開掘詩意,是很重要的。機器之所以沒有詩意,是因為傳統詩歌從來沒有提到過它,因為古代就沒有大機器。詩意其實原本就有不同的含義。

穆旦能從大機器中發現詩意,這是他的貢獻。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這個成長的受難主題,也就是生命怎樣被都市生活、被現代文明所異化,穆旦的詩中大量表現這個主題,值得我們注意。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從情感的角度來概括穆旦,更重要的是思想。這裏無所謂痛苦或歡樂,它就是一個事實,與其說他是為了傾瀉痛苦,不如說他是道出了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引起我們的注意。他的很多詩都是表現這個的,比如《幻想底乘客》。穆旦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會有做夢的時候,都會對人生對未來有夢,所以每個人都曾是“幻想底乘客”。但是誰能永遠做夢呢?總有成人的一天,總有夢醒的一天。所以穆旦說:

從幻想底航線卸下的乘客,

永遠走上了錯誤的一站,

而他,這個鐵掌下的犧牲者,

當他意外地投進別人的願望,

多麼迅速他底光輝的概念

已化成瑣碎的日子不忠而紆緩,

是巨輪的一環他漸漸旋進了

一個奴隸製度附帶一個理想,

這裏的恩惠是彼此恐懼,

而溫暖他的是自動的流亡,

那使他自由的隻有忍耐的微笑,

秘密地回轉,秘密的絕望。

親愛的讀者,你就會讚歎:

爬行在懦弱的,人和人的關係間,

化無數的惡意為自己營養,

他已開始學習做主人底尊嚴。

曾經在幻想之時,有過多少閃亮的光明的念頭,但是有一天這一切都沒有了,剩下的就是過日子,過瑣碎的日子。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被編織在統一定製的巨輪裏,是它的軌道上的一部分。現實的人生本質上就像奴隸製度,每個人都變成了奴隸,隻不過與原始的奴隸社會不同,現代文明還要竭力證明這樣設計好的人生也是有“理想”的,因而現代文明實在有著更大的欺騙性!在這裏,人和人之間相互提防,隻有離開周遭,自我放逐,才會覺得些許的溫暖。我們日常的忍耐還需要發出微笑來掩飾,需要不斷地遷就別人,連自己的絕望都隻能在秘密中保存。“懦弱”是人際關係的關鍵詞,因為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是弱者而不是強者,這也回應了魯迅那句話:“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隻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最後,當你終於可以做到適應這一切時,也就有了從奴隸到主人的可能,當然,奴隸製度本身也就無從改變了。

還有一首詩《線上》。對於現代文明的流水線生活來說,穆旦“線”的比喻可謂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