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樂觀自信易成功(1)(1 / 3)

常聽見人們讚美自信,訴說對快樂的喜愛。這也許正是人們本性所為。一個能夠樂觀處世的人,一定也是一個自信的人,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在困難麵前保持自我,在挫折麵前從容而過。大凡成功者,沒有不具備這兩點的。養成樂觀自信、快樂生活的習慣,應說是每個夢想成功的人該做的準備之一。

一、樂觀的人是自信的人

在這個世上,人會碰到很多麻煩、很多悲傷與苦惱,樂觀的人會自信地麵對這一切,從而走過去,尋找另一片天空,相反,自認為“醜小鴨”的人,正是悲觀而失落的人。隻有養成了樂觀自信的好習慣,才能使自己在事業之途的跋涉中勇於麵對困難,並戰勝它們,也隻有這樣,在人生的考驗麵前,才能從容不迫,輕鬆應對。北大教授吳福輝先生正是這樣的榜樣。

在考入北大之後,吳福輝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滿懷感激地踏上這條布滿荊棘卻是鍾情已久的文學研究之路。對於一個40多歲才起步的研究者而言,他所承受的信心、學識、精力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此中甘苦,不足為外人道也。想到已是人到中年,他便有“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衝動。然而,光有衝動是不夠的,內心根深蒂固的空虛感使他在初期也曾步履維艱。而對自我的超越,是一個研究者必備的基本素質。由“我怎麼趕得上別人”到“你也不比別人差多少”,獲得這個意識,吳福輝身上的能量似乎有了新了釋放口。他外表溫和,甚至有些柔弱,而內在的浙東先民遺留給他的倔強需要激發和調動。過去,他習慣於順從接納他人的觀點。如今,他卻常起反叛之心,這給他帶來從未有過的“獨立”的暢快。他天性豁達,現在更加小心地維護它,在眾多英才行列中奮爭才不會使自己萎縮,他不再相信“寧為牛頭,不為鳳尾”的虛假的自信哲學。“我珍視健全的學術自信心。”他說。也正是這種自信,使他穩下陣腳,埋頭苦幹,終於打出一方天地,做出一番不遜於同儕的成績。也正是緣於這種自信,才奠定了他獨特的學術風格,獨樹一幟的學術追求和學術理想。

誠然,一個人成長的環境往往會對他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但這並不代表全部,隻要你稍微改變自己的想法,隨時都會有一條大道展開在你麵前。因此,你要學習適時糾正自己的想法與觀念。

所以,隻要能夠改戀觀念和想法,你的立場和境遇自然就有天壤之別。

冷靜分析一下自己現今所處的情況,並且細心列舉出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來,這樣你就可以發現自己過去不曾注意到的優點了。

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講述過信心帶給人類的力量的影響。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信念就是截然不同,而我們現在對自我評斷的信念往往就支配了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相信美妙,未來就會過著美妙的日子;如果我們自行設限,轉瞬之間那些限製就在眼前。所以,若我們相信有可能會成真的事,它就必會如你所思。有些人雖有熱情,但對自己的能力懷疑或期許不高,因而從未采取能讓願望實現的行動。但成功者不然,他知道所追求的並且相信能夠獲得,他們有足夠的自信讓自己成功。自信猶如汽油,推動你的人生之車駛向卓越之境。

成功,永遠是美麗的。成功的快樂,永遠隻屬於那些獲得成功的人。快樂可以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成大事者所必備的一種習慣,你自信的話,你就會有成功的機會,你就會有快樂的源泉。樂觀的人是自信的,自信的人才是成功的。

二、樂觀的人總是向前看

樂觀的人,總是向前看。他們看到美好的生活,充滿希望的未來和每一個人的快樂。他們認為,快樂是屬於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你的快樂就蘊藏在生活中。尋找屬於你的快樂,就要到生活中去。他們的生活中,擁有著尋找快樂的向前看的好習慣,所以,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快樂而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