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樂觀自信易成功(1)(2 / 3)

在樂觀人的眼中,平實的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東西。

生活快樂不快樂,全在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的理解。古人對此也有自己的見解。

清朝人金聖歎是一個對生活永遠持樂觀態度的人,他瀟灑達觀,十分懂得玩味和領會生活的樂趣。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共住,屋外下了十天雨,對坐無聊,他便和朋友說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樂事,一共列出了三十多件“不亦快哉”(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的事。

比如:夏七月,天氣悶熱難當,汗出遍身。正莫可如何時,雷雨大作,“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不亦快哉!

獨坐屋中,正為鼠耗可惱,忽見一貓,疾趨如風,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

上街見兩個酸秀才爭吵,又滿口“之乎者也”,讓人煩惱。這時來一壯夫,振威一喝,爭吵立刻化解——不亦快哉!

飯後無事,翻撿破箱子,發現一堆別人寫下的借條。想想這些人或存或亡,總之不會再還了。於是找個地兒一把火燒了,仰看高天,萬裏無雲——不亦快哉!

夏天早起,看人在鬆棚下鋸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冬夜飲酒,覺得天轉冷,推窗一看,雪大如手,已積了三四寸厚——不亦快哉!

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還債畢——不亦快哉!

讀唐人傳奇《虯髯客傳》(一部俠客小說)——不亦快哉!

……

在金聖歎眼裏,平凡的生活處處充滿著快樂。這恰好印證了一句話:“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愉快的思想又是由快樂的習慣產生的。”

樂觀的人就是這樣看待生活和問題的,他們總向前看,他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主宰自己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的確,你自己不但可以創造財富,而且還是這些財富的指導者。生活的一切,都在於你自己。

一位銀行家,在51歲的時候,財富高達數百萬美元,而到52歲的時候,他損失了所有的財富而且背上了一大堆債務。但是,他決定要東山再起,不久他又積累了巨額的財富。當他還清最後300個債務人的欠款後,這位金融家實現了他對於自己的那個偉大承諾。有一次,一位客人問他,他的第二筆財富是怎樣積累起來的。他回答說:

“這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改變從父母身上繼承下來的天性。從我早期謀生開始,我就認為要以充滿希望的一麵來看待萬事萬物,從來不要在陰影的籠罩下生活。我總是有理由讓自己相信,實際的情況比一般人設想的、尖刻批評的情況要好得多。我相信,我們的社會到處都是財富,隻要去工作就一定會發現財富、獲得財富。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記住:總是要看到事物陽光燦爛的一麵。這個世界應該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們懂得保持快樂是他們的責任,懂得開開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也是他們的責任,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美妙多了。快樂是他們的習慣,每天都快樂生活。自己保持快樂,是讓別人幸福的最好保證。”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快樂開心的人在我們的記憶裏會留存很長的時間。因為我們更願意留下快樂而不是悲傷的記憶,每當我們回想起那些勇敢而愉快的人們,我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柔和的親切感。

“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麵對著事物光明的一麵。”詩人胡德說。

“我們應該養成習慣,麵對所有的打擊我們都要堅韌地承受,麵對生活的陰影我們也要勇敢地克服。要知道,任何事物總有光明的一麵,我們應該去發現光明的一麵。垂頭喪氣和心情沮喪是非常危險的,這種情緒會減少我們生活的樂趣,甚至毀滅我們的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