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樂觀自信易成功(1)(3 / 3)

到處都有明媚宜人的陽光,勇敢的人一路縱情歌唱。即使在烏雲的籠罩之下,他也會充滿對美好未來的期待,跳動的心靈一刻都不曾沮喪悲觀;不管他從事什麼行業,他都會覺得工作很重要、很體麵;即使他穿的衣服襤褸不堪也無礙於他的尊嚴;他不僅自己感到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

我們還要唉聲歎氣嗎?我們為什麼不做個快樂的人呢?生活中有不順,有煩惱,有壓力,但隻要你保持愉快的思想,你就會發現更多的快樂。

永遠不要憂慮,永遠不要發牢騷。如果我們一直向上看,生活積極樂觀,工作勤奮努力,就一定會得到幸福的關照。地底下的種子從來不懷疑,總有一天它會破土而出,長成一棵幼苗,長出枝葉,並且一定會開花結果。它從來不問自己,怎麼才能突破壓在頭上的厚厚的土層。它從不抱怨成長的過程中碰到頑固的石頭和沙礫,而是不斷地把自己柔嫩的根須一點一點向上頂出,透過石頭和沙礫,堅韌勇敢地成長著,直到露出地麵,長出枝葉,並開花結果。從這顆幼小的種子那裏,我們可以學到從無名之輩成為社會名流、從無知愚味變得文明開化的成功奧秘。

快樂是屬於你的。你自己的快樂隻有你自己才能尋找得到,如果你自己放棄了快樂的權力,放棄了快樂的習慣,那你也就放棄了生活,放棄了你自己,那麼誰也幫不了你。

三、樂觀人的眼中無壓力

人生在世,苦辣酸甜都會有。成功是美好的,但每個成功者都是從困苦中掙紮過來的。隻有樂觀的人,也隻有持樂觀生活態度的人,才能夠戰勝這些困苦和壓力,從而走向成功。我們隻有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詩雲:“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何謂苦?何謂樂?處在不同的地位的人,具有不同道德修養的人,其苦樂觀自然不同。很多成功人士都有相同的看法:相較於物質享受,他們更願意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即使是物質生活極度貧困,隻要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也會以苦為樂。古代孟子提倡“與民同樂”,範仲淹也提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以天下為已任,以人民大眾的苦樂為苦樂,把個人的事情與祖國富強,人民安定聯係起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生有苦則有樂,《孟子》中有:“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之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孔子則進一步把人生的快樂分類為:“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在這裏,孔子把快樂分為了好壞兩種。告訴世人世界上有益的快樂有三種,那就是以得到禮教為快樂,以常常讚揚他人的長處為快樂和廣交有益的朋友為快樂三種。有害的快樂,對人身心有損的快樂也有三種,那就是過於驕縱自己,不知節製,整天隻會遊來蕩去,打打鬧鬧,像小混混一樣尋求刺激樂趣。貪飲貪食喜歡狂歡是對人有損害的快樂。這不僅不是什麼快樂,從某種程度上講遺害不淺,一天到晚放縱自己尋求歡樂,不僅學業上沒有進步,事業上的成就也就無從談起了。四處遊逛,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生命,一無所成。貪圖宴飲,會使人產生惰性,不思進取,不圖上進,也是禍患隱伏的象征。所以人應該忍損樂,增益樂,這才是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