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旦離開學校,就不再繼續學習了。前幾年,中央電視台做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許多人家裏根本沒有買過什麼新書,書架上放的幾乎全是在校學習期間的課本。這反映了一個事實:上班後人們不再閱讀一些嚴肅的書,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時間浪費在閑聊與看電視上。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有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而是要求我們多學習一些東西,我們應該學一些工作之外的新東西,以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在這種動蕩不安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對自己負責,就應該不斷提高自己適應這個社會。惟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可能對家人對社會負責,才會成為有責任心、有進取心、有成功心的人。要成大事,首先就要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
2.對家人負責
人光能對自己負責還不夠,因為人是生活在家庭中、社會中的。一個能夠對自己負責的人,還應該對生育、養育自己的家庭負責。從照顧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到贍養自己的長輩;從對自己孩子的撫養到忠於自己的妻子或丈夫,都一樣重要。可以說,這是一個人做人的最起碼道德標準,也是我們要獨立麵對的一類問題。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沒有責任心的人是很容易就喪失原則的。一個人是否能獨立,是否能承擔責任,是他是否能成大事的一個檢驗標準。
現在的社會,節奏快了,世界發展了變化了。由於眾多的原因,兒女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家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淡薄了。麵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思考什麼呢?難道說老人們的標準也在降低嗎?從“要求被贍養”到“常回家看看”,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3.向社會負責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際互賴的社會裏,我們從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裏享受物質文明的豐碩成果。同樣,社會也要求我們每個人盡自己的努力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用當前較為流行的話說,就是要求我們要有“敬業精神”。這不僅僅是社會的要求,也是實現自治自立人生責任心獨立的一個重要標準。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他能夠全身心投入事業,能夠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時候,他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同時又是獨立的一個人,因為他有著獨立的人格。
隻有那些熱愛自己的事業,對自己追求的目標全身心投入的人,才會獲得人生的成功。從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中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人生不就是如此?例如,在一般條件下,即使天氣再熱,陽光也不容易把東西給烤著。可是當我們拿一個凸透鏡卻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凸透鏡把射來的陽光聚成了一個點,所以東西就會燃燒。
“一個誌在大有成就的人,他必須知道限製自己。反之,那些什麼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做不了,而終歸於失敗。他必須專注於一事,不可分散他的精力於多方麵,才會獲得成功。”
正是這種思想的指導,使無數人為事業而奮鬥,敢於付出代價,也正如此,他們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業。
經驗證明,隻有那些勇於為事業付出代價的人,才有可能做成一番大事業。企圖投機取巧耍小聰明的人最終會被自己的小聰明碰得頭破血流。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隻有首先做出奉獻,然後才會獲得。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任何代價都不會白白付出。隻要你選擇的路適合自己,堅持走下去,就一定能有所收獲。那些患得患失、膽小怕事、不願付出的人是不可能取得什麼成功的。
敢於麵對人生路上的責任並承擔它,這是品質。擁有這種品質的人,首先是個獨立的人,其次是個成功的人。現在的人,應該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的一代人,社會為你提供了機會,其餘的條件要自己去麵對和創造了。隻有學會了獨立,養成了獨立的習慣,你的事業之路上才會有成功和鮮花。要成大事者,需先養成獨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