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老者能控製飲食,忌貪防饞度晚年,多活上幾天,豈不快哉樂乎?——長壽老人保健名言
養生,首先要控製嘴上的閥門
——忌貪防饞同樣是健身益壽之道
我年輕的時候很瘦很瘦,發胖是在1965年以後。那時,我出席全國青年文學創作積極分子大會。那個年代的會議,夥食是很豐富的,吃得很好,開了20多天的會議,大吃了20多天,嘴上的閥門沒有控製,人就開始胖起來了。回到省裏又開了20多天的會議,又大吃了20多天,回到市裏又開了10多天會議,又大吃了10多天,60多天不勞動,坐著開會,吃得又好,心情又好,怎能不發胖?從此,我變成了大腹便便的胖子。然而,我仍不注意控製自己嘴上的閥門。一頓可吃8個鮮肉大包,每個算它二兩,那一頓我竟吃了一斤六兩的麵食。
就這樣,到了銀發須白(退休)時,我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壓、心髒病等,真可謂百病纏身,這時候方才注意養生之道。我的所謂養生,首先是嚴格控製嘴上的閥門,因為醫生警告過我,高脂血、高血糖的人千萬不可多吃甜食和肥肉。這是有教訓的。10多年前,市社險局組織我們退休的勞動模範去解放軍117醫院體檢,因為我飲食不節,貪饞多吃,體檢結果:我是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黏度高的“五高病”患者,醫生要我住院治療。這下我急了,再不“忌貪防饞”,恐怕是出不了醫院了。從此以後,我像個聽話的孩子,喝牛奶、豆漿時再也不放糖,總是喝淡的。我學乖了,出席宴會時,照理可以一飽口福,大嚼一頓,而我卻像古刹聖僧,聞其香而舌不饞,知其鮮而筷不伸。這並非是我下定決心要扮演苦行僧的角色,而是為了延年益壽。油汪汪的走油蹄髈、香噴噴的烤鴨,黃金般的油淋嫩雞,鮮紅的油爆河蝦,汁鮮湯濃的火腿燉甲魚等等,雖然味美而鮮,營養豐富,但老年人不可攝入過多。人過花甲,活動量減少,新陳代謝慢了,各種消化酶的分泌量較低,這些油膩的食物大量進入體內,輕則使膽固醇增高,沉積於血管壁,導致甘油三酯升高,加速動脈硬化;重則加重心髒、肝髒的負擔,使心髒病、高血壓等加重,使生命受到威脅。
後來,我悟出一條養生的道理:吃人參靈芝、山珍海味、保健品、滋補品是營養健身,吃蔬菜瓜果、粗茶淡飯也是養生保健,對油膩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忌貪防饞同樣也是養生保健。對於忌食,有些老年人想不通,認為活在世上沒幾年了,如今經濟寬裕,生活富足,想吃啥就多吃點,何必想不開。我對這種隨心所欲的“多吃”觀點不敢苟同。因為,老年人腸胃的消化功能漸衰,牙齒也殘缺不全,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吃什麼都毫不在乎了,更不能為滿足一時的嘴饞而吃個痛快,這對我來說是有教訓的,嘴饞貪吃而發胖得了一身的疾病。
如今,每逢出席宴會,或是逢年喜慶家宴,我總是以白開水代飲料,酒更是點滴不沾,各種名肴佳味也隻是淺嚐輒止。有不少至親好友見之,總勸我多吃點,認為我很少下筷,豈不是有福不會享?其實,我何嚐不饞,如果拿出我年輕時“饞貓”似的本領,不是吹牛,半桌酒席我一人也能吃下去。可是,轉念一想,過度地攝入熱量和脂肪,才真是有福不會享。暴食易得胰腺炎,也容易吃壞肚皮,得了腸胃炎再去打針吃藥,這不是自討苦吃嗎?其實,不要說逢酒宴或家宴,即使是平日的一日三餐,我們老年人也應防饞忌貪,控製牢嘴上的閥門,對飲食適可而止,不犯“饞嘴貓”的毛病,細水長流,清心寡欲,這樣平平安安地安度晚年,多活上幾天,豈不快哉樂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