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欲求健康長壽新提示——宜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劇變

從中年進入老年期後,是人生中富於變動的年代。可以說是“多事之秋”。生活中的變動,可能帶來精神上的緊張,可能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使人生病臥床不起。因此,老年人為了健康長壽,應該了解各種生活變動可能造成的影響,並且學會采取適當的精神衛生措施,以保證身心的健康。

有科學家調查研究發現:每五個經過生活劇變的人中,就有四個在劇變中的兩年內患病;而未經劇變的人,每三個人中隻有一人患病。研究人員進行隨訪研究,發現65%的病人,其疾病與社會逆境有關。還有人研究發現,喪失最親近的人,要比年齡相似的對照組死亡率高七倍。

生活變動是造成緊張狀態的重要原因,它對許多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化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然而,也並無法必然的消極聯係。比如,家庭的爭吵可能會促使一個人感到難以抑製的怨恨,以致心髒病發作,也可能使另一個人從中得到激勵,鞭策自己去奮鬥。事實上,在許多極度艱難困苦的情況下,譬如:在殘酷的戰爭中或者各種自然災害之下,有些疾病卻可能不見了蹤影,人們變得更為堅強。所以,研究緊張狀態的著名科學家塞裏曾這樣說過一句名言:“緊張狀態本身是中性的,一切取決於你如何對待外界刺激。”

正確處理生活變動的精神衛生措施多種多樣。並且因人、因事而異。一般說來,使人高興的變動(例如:子女結婚、得孫子等),常常是可以主動安排,可以盡量分散開來,並且注意到“樂極生悲”的可能性。適當控製情緒的強度,便不致成為問題。問題是在於如何防止或減輕那些使人沮喪、失望、悲痛、恐懼、焦慮的生活變動對身心健康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正視現實,以積極的、向前看的態度來對待它。把可能的後果都想個透,反倒會減弱恐懼與焦慮;痛苦得想哭時,就哭一下,憤怒得想呼喊時,就找尋一個無人的角落喊幾聲,不要強行壓抑在心。當然,要積極有效的辦法是把注意力和感情轉移並集中到其他事物上,把自己從壓力中解放出來。“工作乃是醫治一切痛苦,不幸的最好藥物。”美國名醫博士辛德勒說的名言“喜歡工作對預防情緒病有特效。”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要當機立斷。一經決定,不再左思右想。要多和自己所崇敬的人及知心朋友進行交談。以取得正確的理解和心理上的支持。必要的時候可請有經驗的心理醫生進行某種形式的心理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焦慮或抑鬱的藥物治療,失眠時,可短期服用助睡催眠的安定心神藥物治療,調整人的情緒對健康十分重要。

值得指出體育活動也是對付生活劇變有效措施之一。和朋友下棋、打牌、旅遊、爬山均是放鬆自己的好方法。感受生活情趣,體驗大自然的壯美,對緩衝生活劇變的心理緊張有益,有助於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