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潮州約會美食(1)(1 / 1)

在潮州約會美食

俗話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這個“潮”就是潮州。雖然潮汕文化已經遠及港澳和東南亞,香港人口中1/6祖籍潮汕,但潮州古城卻是一座長著旅遊城市容貌、骨子裏卻守著慢調生物鍾的個性城市。相比平遙、大理、寧遠、興城等國內知名的古城,潮州古城絲毫不見遜色,遠遠隔著韓江,就能望見水岸那頭獨自逍遙的老城池,而韓江上的湘子橋則獨步江上,十八艘梭船組成了重瓴聯閣的江上浮橋,似乎走過那悠悠的橋,就走進了另一個隔斷時空的方外世界。

綿延四方的老城牆如同一張巨大的餐桌,圈起了冬日裏最地道的潮汕味蕾誘惑。從下水門進古城,拋開太平街上縱橫錯落的牌坊不說,單是兩側騎樓裏的美食小鋪,就鋪出了一道美食長城,足夠讓每一個旅人生出“賴著不走”的諸多理由。

關鍵詞:潮州小吃

潮州小食和潮州菜,都同屬於潮州飲食文化的內容,它們的關係是極其密切的。比如潮菜筵席,從古到今,都要上—二款潮州小食作為配桌點心。這些小食,可以是甜點,也可以是鹹點,諸如肖米、水晶包、鼠曲粿、菜頭粿……這些潮州傳統小食,經常是潮菜筵席上見到的美點。如果一桌地道的潮菜筵席沒有一二款潮州小食作為陪襯,必定會黯然失色,失卻不少潮州風味。

推薦:腐乳餅

關於腐乳餅的起源有個傳說,昔年有一位高明的師傅,因憤於老板無情義,離店前夕,暗將廚房裏的腐乳、酒、大蒜等物料亂混於大缸裏的餅餡中,老板心痛不忍將其扔掉,製成餅,想不到卻形成一種特殊的美味,受到顧客的歡迎,而有了腐乳餅。這是傳說,不一定可信,但這種餅曆史悠久,本世紀四十年代,潮州林權記號的腐乳餅便出名了。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它以精麵粉製成餅皮,餅餡有腐乳塊、酒、白豬肉、糖、蒜頭等,配料總共在十四種以上。製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要先後有序、分量得當,烤焙也有章法。這樣,餅皮才能薄而不裂,餅餡飽而不露,幹潤而柔軟。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酒的氣味,香味濃鬱,芳香可口,甜而不膩。

鹹水粿:

潮州人對於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粿和別處所稱的糕有交集,但包括的範圍又不單是“糕”。種類繁多的粿,是極有潮汕特色的小吃,不同季節和節日做不同的粿。粿有鹹甜之分,是否發酵之分,按米漿裏加入其他成分不同又可分為鼠曲粿(加鼠曲草)、樸枳粿(加樸枳葉)和菜頭粿(蘿卜糕)等,按餡的不同又可分為筍粿、韭菜粿等。

鹹水粿是最有代表性的潮州小吃之一。相傳在潮州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它形狀小巧玲瓏,像隻厚厚的小碟,很潔淨的白色,中間有個凹下去的地方,可以盛加了辣椒醬、蒜蓉一起爆香過的潮州特產菜脯粒。冷冷的粿加上熱熱的菜脯,交織出特別的口感,粿滑潤柔軟,菜脯味芬芳鹹香。賣主大都是推著小車在街上賣,一塊錢就有十多個,是潮州小吃中比較廉價,卻有很強生命力的小吃。

鴨母撚:

潮州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類似於北方的湯圓,但潮州叫“鴨母撚”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鴨母撚傳統製作要求嚴格,要求皮柔韌,餡軟滑。

鴨母撚有多種餡(綠豆、紅豆、芋泥等),為便於區分,不同餡的鴨母撚都有自己的記號,如有的形狀圓,有的橢圓,有的有紅點。還可以把“鴨母撚”撈幹,灑上花生芝麻碎,這樣就成了另一種美食“鳳凰春”。“鴨母撚”、“鳳凰春”都可以在名店“胡榮泉”吃到,小店經常是門庭若市。

甘草水果:

潮州街頭有很多賣醃製水果的小攤,最普遍的是用甘草汁來醃製。一盤盤醃好的水果如芒果、楊桃、番石榴(芭樂)、草莓、李子、桃子等十分誘人。“甘草和百味”,平凡的水果加上甘草水幻化出各種新味道,不僅酸甜可口,而且吃了能夠幫助消化、解渴提神。看著這些醃製的水果,會讓人忍不住感慨,潮州人在調和味道方麵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得無邊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