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怎麼辦
夏季腹瀉及時就醫:一般是指腹瀉經常反複發作、時好時壞,稱感染後腹瀉。導致這種腹瀉的原因亦很多,病因很複雜,這種腹瀉很難自愈。如果腹瀉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不要耽誤治療時機,否則會嚴重損害機體健康。
腹瀉時不要吃大蒜:腹部受涼或誤食不潔的食物後,可致腸內黏膜組織炎、腸壁血管通透性變異、腸腺體分泌亢進,釀成蛋白質、水鹽代謝紊亂,使大量體液滲入腸腔。這時再進食大蒜,火辣辣的大蒜素刺激腸壁,加劇血管充血,使更多的組織液湧入腸內,加重腹瀉。
腹瀉病人家庭護理
①出現腹瀉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並留置糞便標本送醫院化驗檢查,以查明腹瀉原因。如果腹瀉伴有發熱、重度失水的,應及時補充水份,住院進行治療。②腹瀉病人應注意飲食的配合。總的原則是食用營養豐富、易消化、低油脂的食物。③在治療期間要多喝水,最好是喝淡鹽水、果汁,以防止病人由於腹瀉出現脫水現象。④腹瀉病人要注意臥床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和腸蠕動次數。另外要注意病人的腹部保溫,受涼會使病情加重。⑤對腹瀉頻繁的病人要注意肛門護理,如病人肛門發紅,可塗少量軟膏類抗菌素。
腹瀉多喝水和米湯
水樣便腹瀉多飲水是最佳的選擇,也可用抗生素等治療細菌性膿血便腹瀉,聯用療效勝過單用,不影響對症退熱、解痙、口服補液或靜脈輸液等處理,促使感染性腹瀉患者快速治愈康複。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也是腹瀉病治療的重點。中國腹瀉病人脫水約占90%,輕、中度脫水,完全可以通過口服補液加以糾正,既經濟方便,效果也好。隻有重度脫水才需要靜脈補液,在補液的同時重視補鋅也很重要。在腹瀉病治療過程中,患者要充足飲水,多喝米湯,吃肉末鹹粥或雞蛋花麵湯並注意休息,對糞便應做消毒後處理,還要隨時觀察腹瀉病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就診複查。
腹瀉便秘的處方
秋季腹瀉與便秘都是高發病,這兩個症狀完全相反的疾病可以用到同一個的處方:蘋果。
蘋果中含有豐富的鞣酸、果膠、膳食纖維等特殊物質,生果膠可軟化大便,膳食纖維又起到通便作用。所以,生吃蘋果可以起緩解便秘的作用。如果把蘋果作為煲湯材料,加熱後又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因為鞣酸和加熱後的果膠具有收斂作用,能使大便內水分減少,從而達到止瀉目的。所以如果家裏有腹瀉的孩子,家長可以把蘋果洗幹淨,連皮放入沸水中煮幾分鍾,用勺子刮果泥給孩子吃。或者把蘋果放入水中煮,取汁飲用。
(三)秋季要防那些病
秋季防感冒咽炎
●感冒:不要過早加衣服,每天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出汗後不要到風口處涼快,更不能使用電風扇或空調等方法降熱,也不要快速喝冷飲等食品,應該喝溫白開水,這樣不但可預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對胃腸道和肺部有益。
●咽炎:秋季濕度下降,空氣逐漸變得幹燥,出汗減少,大多數人不主動喝水,咽部幹燥,細菌就會繁殖導致咽炎,氣管炎,這是造成咽炎的外在原因。多喝水,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注意室內濕度,可使用加濕器,調節室內濕度。
預防肺炎與哮喘
●氣管炎、肺炎:-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則是下呼吸道感染。有氧鍛煉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注意鍛練身體,增強體質,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煙戒酒,以防複發。正常人也應增減衣服,以防受涼。
●哮喘複發: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溫差較大,這時哮喘病最易複發。該病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對溫度、氣候變化較敏感,且適應能力較弱,所以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秋季又是草枯葉落時節,空氣中過敏物質增加。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盡量減少與致敏因素接觸。如果有已知過敏原的,注意避免接觸,可以防止發作。
秋季預防胃潰瘍
秋季氣溫下降,人體受冷刺激後,會產生一係列生理變化,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對原有胃潰瘍等胃部疾患者大為不利。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多參加一些鍛煉活動,以改善腸胃道的血液循環,增強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吃東西要定量、定時,少吃冷飲和瓜果,避免過熱、過硬、過辣,以防加重胃病。
(四)冬季要防那些病
冬季防止感冒發生
感冒是老年人冬季最常見病之一,往往反複發作,遷延不愈。極易誘發肺心病、老慢支、肺炎、哮喘病。因此,要重視預防感冒,加強耐寒鍛煉,入冬後應堅持戶外活動、冷水洗臉、熱水洗腳,這樣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防禦寒邪侵襲,防止感冒發生。
嚴冬季節防中風
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導致全身血管收縮。同時,氣溫較低時,人體排汗減少,血容量相對增多,這些原因都可使血壓升高,促發腦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原發疾病的治療,其次注意發現中風先兆,如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一旦有先兆出現,立即撥打120送往醫院救治,不可猶豫。
隆冬季節防心梗
冬季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病高峰期,原因除了氣溫偏低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引起血管收縮外,寒冷還能增加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導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狀血管。病變的冠狀動脈對冷刺激特別敏感,遇冷收縮,甚至使血管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死。因此,老年人應重視防寒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襲;還要定期進行心血管係統體檢,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藥物。
冬季應防潰瘍病
患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的老年人,冬季容易舊病複發。這是由於寒冷刺激人的神經係統興奮性增高,支配內髒的植物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在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腸調節功能發生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或潰瘍麵,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胃病複發。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易消化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戒煙戒酒,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
入冬要防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見皮膚病,其原因在於老年人皮脂腺功能減退,皮膚幹燥,肌膚護理能力減弱,同時出現皮膚退行性萎縮。入冬後,氣溫下降,空氣幹燥,致使老年人皮膚更加幹燥,對外界的刺激異常敏感而引起皮膚瘙癢症。因此,老年人應注意飲食調理,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以及豆製品,禁食煎烤、油炸、鹹辣、燥熱等食品;還應選用些養血益胃、潤膚止癢的天然中草藥,如黑芝麻、六味地黃丸等。
冬天老人防尿頻
冬天,很多老年人夜間尿頻尿多,少則三五次,多則十餘次。這主要是由於老年人機體哀老,髒腑功能減弱。祖國醫學認為,腎氣虛虧,膀胱氣化無力。因為尿頻,老人不但睡眠受到嚴重幹擾,還常因頻繁起身而受風寒,加重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可采取食補的方法調理,如常食蝦、韭菜、羊肉、狗肉、核桃仁等,可起補腎的作用;常食桑葚、鱉魚、豬骨髓等,能滋補腎陰。
體育療法防凍瘡
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困擾,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多見。凍瘡一旦發生,較難快速治愈,關鍵在於預防。手腳和耳廓是凍瘡的好發部位。深秋以後,氣溫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內的血流也隨即變得緩慢。當溫度<10℃時,上述部位遇冷收縮,靜脈回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因此,預防凍瘡應針對其發病機理,提前采取措施,有事半功倍之效。
體育鍛煉法: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溫差水泡與用藥
溫差水泡法:取15℃和45℃的水各一盆,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鍾,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服、擦藥物法: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口服煙酰胺片0.1克,3次/日,鈣片0.5克,3次/日,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塗擦辣椒酊(取幹辣椒20克,密閉浸泡於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後可用),每日擦2~3次。也可取中藥三七、紅花、赤芍、雞血藤等各適量,水煎取液,局部擦洗。
凍瘡的冬病夏治
介紹幾則凍瘡夏治方:①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鍾,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②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鍾,每日1次,連續1周。
③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④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⑤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1日1劑,連續1周。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