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年慢性病防治(一)(1 / 3)

(一)脂肪肝的防治

脂肪肝病原分類

①肥胖性脂肪肝:肥胖者30%~50%易患;②酒精性脂肪肝:嗜酒者75%~95%易患;③快速減肥性脂肪肝;④營養不良性脂肪肝;⑤糖尿病脂肪肝:患者占50%;⑥藥物性脂肪肝;⑦妊娠脂肪肝:多在妊娠34~40周發病;⑧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結核、細菌性肺炎、敗血症等。

脂肪肝有啥危害

①導致腦病脂肪肝綜合征:腦水腫、肝變性,肝腫大;②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③導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這是最終結果;④誘發和加重冠心病、高血壓:容易導致心梗而猝死;⑤伴有顯著的腦症狀:抽搐、進行性意識障礙、昏迷等。

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脂肪肝發展

①肝炎後肝硬化:乙、丙型肝炎最易患;②中毒性肝硬化:如四氯化碳、甲氨蝶呤等;③寄生蟲性肝硬化:如血吸蟲或肝吸蟲在門脈係統寄居;④淤血性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等;⑤酒精性肝硬化:大量飲酒15年,75%肝硬化。

那些人易發脂肪肝

●定義: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早發現早治療常可恢複正常。脂肪肝發病率近幾年彪升,已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易發人群:白領人士、出租車司機、職業經理、個體業主、政府官員、高級知識分子平均發病率25%;肥胖人群與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50%;嗜酒和酗酒者發病率58%;常失眠、疲勞、不思茶飯、胃腸功能失調的亞健康人群發病率60%。平均年齡40歲,30歲左右的病人也越來越多。<45歲男性脂肪肝明顯多於女性。

脂肪肝會變肝硬化

●單純性脂肪肝:肝髒的病變隻表現為肝細胞的脂肪變性。①高脂肪飲食、高脂血症以送入肝細胞增多。②肝細胞消耗氧化減少。③肝細胞合成甘油三酯增多。④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減少。

●脂肪性肝炎:①長期大量嗜酒,40%的人出現酒精性脂肪肝。②酒精性肝纖維化可發生在單純性脂肪肝基礎上,非酒精性發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礎上。肝纖維化繼續發展則病變為脂肪性肝硬化。③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漸發展到晚期的結果。近年來,隨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國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第一)。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發生率>50%,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會發展成為肝硬化。

脂肪肝種類何其多

①肥胖性脂肪肝:占30%~50%,重度肥胖者61%~94%。②酒精性脂肪肝;占75%~95%。每天飲酒>80~160克,脂肪肝發生率5~25倍。③快速減肥性脂肪肝:禁食、過分節食或其它快速減輕體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肝。④營養不良性脂肪肝:蛋白質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見於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⑤糖尿病脂肪肝;糖尿病50%可發生脂肪肝,50%~80%是肥胖者,血漿胰島素水平與血漿脂肪酸增高,與進食脂肪或糖過多有關。⑥藥物性脂肪肝:如四環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嘌呤黴素環已胺吐根鹼以及砷、鉛、銀、汞等。⑦妊娠脂肪肝:多在第一胎34~40周,病情嚴重,預後不佳,母嬰死亡率80%與70%。⑧結核、細菌性肺炎及敗血症感染時也可發生脂肪肝。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①酒是禍首:長期飲酒,導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內脂肪氧化減少,慢性嗜酒者60%發生脂肪肝,20%~30%最終將發展為肝硬化。②長期攝入高脂飲食或長期大量吃糖、澱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髒脂肪合成過多。③肥胖,缺乏運動,使肝內脂肪輸入過多。④糖尿病。⑤肝炎。⑥某些藥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損害。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肝掌和蜘蛛痣: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多樣,病人多無自覺症狀,多數患者較胖,故更難發現輕微的自覺症狀。輕度脂肪肝有的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脹、噯氣、惡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脹滿隱痛等感覺。臨床檢查,75%的患者肝髒輕度腫大,少數病人可出現脾腫大、蜘蛛痣和肝掌。由於患者轉氨酶常有持續或反複升高,又有肝髒腫大,易誤診為肝炎,應特別注意鑒別。B超CT均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確診仍有賴於肝穿活檢。

脂肪肝的診斷標準

①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140克/周,女70克/周;②排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肝豆狀核變性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發疾病臨床表現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症狀及體征。④有超重/內髒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⑤血清轉氨酶和穀氨酰轉肽酶水平可由輕至中度增高(<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GPT)升高為主。⑥肝髒影像學表現符合彌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學診斷標準。⑦肝活檢組織學改變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學診斷標準。具備上述第1~5項和第6或第7項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療原則

●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長期大量飲酒者應戒酒。營養過剩、肥胖者應嚴格控製飲食,使體能恢複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應積極有效地控製血糖。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

●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含糖飲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製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適當增加運動:促進體內脂肪消耗。每天跑步至少6公裏。仰臥起坐或健身器械鍛煉都很有益的。

●藥物輔助治療:早期發現積極治療一般都能痊愈,不留後遺症。

脂肪肝的藥物治療

到目前為止西藥尚無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藥物。用一些含有薑黃等中藥成分的專業藥物,如甘貝爾等,都是不錯的。中藥中以製何首烏和山楂最好,這兩種藥能降低血脂,防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西藥維生素B、C、E、卵磷脂、肌苷、輔酶A、還原型穀胱甘肽、牛磺酸、肉毒堿乳清酸鹽等藥物安全性非常高,也不會像聯苯雙酯類的藥物停藥後還出現反彈。藥物雖然很多,但不可濫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正確選用。

脂肪肝的運動療法

●運動誤區:“我每天動個不停,家務全包了”;“平時沒空,逢節假日我去健身房鍛煉半天”;“我工作量很大,已消耗了能量,不必再運動”等。其實應訂出運動治療方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患者性別、年齡、體重、活動量,鍛煉場所,工作特殊性是否伴有疾病等。●運動需開處方:消化科醫師和康複科醫師綜合評估後,製定個科學運動處方。在方法、時間、強度、頻率和運動量上作出量化指標,進行階段性評估,不斷調整、不斷完善。●適度運動取代藥物;有氧運動,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分鍾)、騎自行車、上下樓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廣播體操、跳繩和遊泳等,可抑製甘油三酯的合成,促進脂肪分解。

脂肪肝的飲食療法

①控製熱量攝入:增強脂肪消耗。胖者減肥,降至標準體重。每公斤體重可給熱能84~105千焦(20~25千卡)。標準體重(公斤)=身長(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減105,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者減100.②限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每天可給脂肪0.5~0.8克。③高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可給1.2~1.5克高蛋白,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修複與再生。如豆腐、腐竹,瘦肉、魚、蝦、脫脂奶等。④保證新鮮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供應。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進食過多。⑤適量飲水,促進廢物的排泄。⑥多吃些小米、蓧麥麵、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頭、海米、幹貝、淡菜等,以促進體內磷脂合成,協助肝細胞內脂肪的轉變。

脂肪肝的飲食選擇

以下食品要多食:①粗雜糧:如燕麥對糖尿病患者減肥也很有效。②銀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膠質及耳多糖。③玉米:含豐富的鈣、硒、卵磷脂和維生素E等,均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④大蒜: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減少血中膽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⑤海帶:可以抑製膽固醇的吸收,促進其排泄。⑥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⑦蔬菜水果: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豐富,盡量少吃含糖多的水果蔬菜。

脂肪肝的預防舉措

預防應從娃娃做起,獨生子女不可想吃什麼就給什麼。“小胖墩”,恐已有脂肪肝了。飲食宜清淡,多鍛煉,限製煙酒等。適當選擇飲用保肝護肝作用的中藥茶飲。①合理膳食: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②適當運動 每天堅持體育鍛煉,以加強體內脂肪的消耗。③慎用藥物:避免加重肝髒的損害。④心情要開朗:不暴怒,少氣惱,勞逸結合。⑤控製能量攝入:每天<30克,約占總能量的20%為宜。⑧控製碳水化合物:如高糖糕點、冰淇淋、幹棗和糖果等。⑨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6、B12、維生素E、葉酸、膽堿、肌醇、鉀、鋅、鎂等的食物,以維持正常代謝,保護肝髒,糾正和防止缺乏。

(二)高血壓的防治

什麼叫高血壓

收縮壓>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89毫米汞柱,稱高血壓。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髒、血管、腦和腎髒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原因分為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麵。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壓的平均值在90毫米汞柱或12.0千帕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超過1.6億。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數增加7000多萬人。全國每年死亡超過100萬,存活的患者500萬~600萬,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水銀血壓計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高血壓疾病分級

●分級。①臨界高血壓:收縮壓140~150毫米汞柱;舒張壓90~95毫米汞柱;

②1 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90~99毫米汞柱;③2 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160~179毫米汞柱;舒張壓100~109毫米汞柱;④3 級高血壓(重度):收縮壓≥180毫米汞柱;舒張壓≥110毫米汞柱。⑤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易患人群:①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屬有高血壓病史者;②肥胖者;酸性體質(體內負離子含量不足)者。③過分攝取鹽分者;④過度飲酒者;⑤孤獨者;

⑥過度食用油膩食物者。

高血壓發病原因

●遺傳因素。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環境因素。●其他因素:①肥胖者發病率高。②避孕藥。③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④年齡: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者發病率高。⑤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有認為食鹽<2克/日,幾乎不發生高血壓;3~4克/日,高血壓發病率3%,4~15克/日,發病率33.15%,>20克/日發病率30%。研究表明,環境中缺乏負離子也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機製,也是導致高血壓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高血壓臨床表現

①頭疼:部位多在後腦,並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若經常感到頭痛,而且很劇烈,同時又惡心作嘔,就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②眩暈:女性患者出現較多,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有所感覺。③耳鳴:雙耳耳鳴,持續時間較長。④心悸氣短:高血壓會導致心肌肥厚、心髒擴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這些都是導致心悸氣短的症狀。⑤失眠:多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不踏實、易做噩夢、易驚醒。這與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⑥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手指不靈活。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麻木,還可能感覺異常,甚至半身不遂。

高血壓並發症

●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阻塞或使血管腔變狹窄,或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而引起冠心病。●腦血管病:含腦出血、腦血栓、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勢凶猛,致死率極高,不死者多數致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種。●高血壓心髒病:左心室肥厚和擴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影響生命安全。●高血壓腦病:主要發生在重症高血壓患者中。表現為彌漫性嚴重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精神錯亂,嚴重的甚至會昏迷和抽搐。●慢性腎功能衰竭:高血壓對腎髒的損害是一個嚴重的並發症,約占10%。●高血壓危象:發生時,會出現頭痛、煩躁、眩暈、惡心、嘔吐、心悸、氣急以及視力模糊等嚴重的症狀。

高血壓診斷依據

高血壓的診斷主要根據所測量的血壓值。診斷必須以未服用降壓藥物≥2次,非同日多次血壓測定的平均值為依據。高血壓的預後不僅與血壓升高水平有關,而且與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及靶器官損害程度有關。因此現在主張對高血壓患者做心血管危險分層,將高血壓患者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分別表示10年內將發生心、腦血管病事件的概率為<15%、15%~20%、20%~30%和>30%。具體分層標準根據血壓升高值、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損害及並發症情況決定。分層的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有:男>55歲,女>65歲;吸煙;血膽固醇>5.72毫摩爾/分升;超聲或X線證實有動脈粥樣斑塊;視網膜動脈局灶或廣泛狹窄。

怎樣測量血壓

①測量血壓的環境應安靜、溫度適當。測量前休息5分鍾,半小時禁止吸煙,禁飲濃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緊張、焦慮、情緒激動或疼痛。②被測者取座位,測右上臂,全身肌肉放鬆;不應將過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擠壓在袖帶之上。肘部應置於心髒同一水平上。③袖帶的氣囊應環繞上臂的80%,袖帶下緣應在肘彎上2.5厘米。將聽診器置於袖帶下肘窩處。④測量時快速充氣,氣囊內壓力應達到使手腕橈動脈脈搏消失,再升高30毫米水銀柱然後緩慢放氣,使水銀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毫米汞柱/秒)。聽到第1個響聲時水銀柱凸麵高度的刻度數值作為收縮壓;聲音消失時的讀數為舒張壓。⑤重測2次,每次相隔2分鍾。取平均值記錄。

主要降壓藥物

①利尿降壓劑:氫氯噻嗪、環戊甲噻嗪、速尿等。②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抑製劑:利血平、降壓靈。③腎上腺素能受體組滯劑:β阻滯劑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滯劑如苯苄胺、α+β阻滯劑如柳氨苄心安。④酶抑製劑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陪哚普利(雅施達)等。⑤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⑥血管擴張劑如肼苯噠嗪、長壓定、呱唑嗪、呱氰啶等。

降壓藥選用原則

①治療原發性高血壓需長期服藥。②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達到目的後改用維持量。③使用可引起明顯直立位低血壓的降壓藥物時,宜向病人說明,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昏厥。④緩進型第一期病人,症狀不明顯,可不必應用降壓藥。第二期病人多采用≥兩種的降壓藥。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壓作用強的藥物。⑤聯合用藥優點:藥物協同作用提高療效;幾種藥物共同發揮作用,可減少各藥單劑量;減少藥物的副作用,使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壓下降平穩。⑥急進型高血壓病血壓持續不降可考慮冬眠療法;⑦對血壓顯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壓下降過快、過多,以免導致腦、心、腎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腦血管意外、冠狀動脈血栓形成。

高血壓病人飲食

①限鹽。研究表明:平均每日攝鈣450~500毫克者,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是每日攝鈣1400-1500毫克者的兩倍。每日補鈣1000~1400毫克可以降低血壓,使輕度高血壓患者血壓恢複正常。北方人降到8克,南方人<6克。②減脂。總脂肪≤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10%,每天增加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肉類50~100克,魚蝦50克;蛋類每周3~4個,奶類每天250克,食油每天20~25克,少吃糖類和甜食。③限酒。男≤20~30克,女≤15~20克。④補鈣。可以增加排鈉,從而可減輕水鈉瀦留。補鈣有利於防止鈉對血壓的升高作用。

高血壓飲食禁忌

①忌長期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動物內髒、魚籽、蝦、蟹黃、墨魚等。②忌過量食用肥肉。③忌盲目減肥:據統計,每減輕體重1千克,血壓就會下降1,2毫米汞柱。④忌食各種蛋黃:各類蛋黃中膽固醇值較高。膽固醇侵入血管壁,粘附在血管壁上,引起組織上動脈硬化,其結果是導致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提高。⑤忌食鹽過量:食鹽攝入每日減少3.5克,收縮壓即可下降3~4毫米汞柱。每日食鹽量宜控製在5克左右。減少醬油、味精等含鈉食物。⑥忌飲酒過量:研究表明,飲酒使血壓升高。⑦忌飲食過飽:經常飽食,胃腸負擔加重,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肥胖。⑧忌飲食中缺鈣:飲食中缺鈣促使血壓升高。

高血壓食療五方

①芹菜粥:芹菜連根120克,粳米250克。洗淨切六分段,粳米淘淨。芹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燒沸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加少許鹽味精,攪勻即成。②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去蒂蒸後曬幹或陰幹,磨成細末備用。粳米淘淨入鍋加清水適量,武火燒沸轉用文火煮半熟,再加菊花細末,繼用文火煮米成粥。每日兩次,早晚餐食用。③大雉雞蛋:常食預防高血壓及平衡血壓。④荷葉粥: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將鮮荷葉洗淨煎湯,再用其湯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溫熱食。⑤綠豆海帶粥:綠豆海帶各100克,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長期晚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