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司馬炎逼魏主禪位,魏亡,西晉建立。炎即晉武帝。
晉泰始二年266罷農官,所統悉屬郡縣。晉取消屯田。
晉鹹寧三年277製定王國置軍製度。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共5000人;次國置上、下二軍,共3000人;下國置一軍,1500人。
晉鹹寧五年279晉武帝發兵20餘萬,分六路攻吳。
晉鹹寧六年280晉軍到達建鄴,孫皓出降,吳亡。全國統一。頒布占田、課田和戶調的法令。
晉武帝太熙元年
惠帝永熙元年290晉武帝死,子惠帝即位。八王之亂開始。
晉惠帝永平元年
元康元年291賈後殺楊駿。又命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瓘,又以矯詔罪殺瑋。“八王之亂”開始。晉元康六年296氐帥齊萬年率領關中氐、羌族人民起義。晉元康八年298關中連年饑荒,略陽、天水等六郡漢族和巴氐族人民數萬家10萬餘口,流入蜀地就食。晉元康九年299太子洗馬江統著《徙戎論》。晉永康二年301氐人李特率領流民在綿竹起義,進攻成都。
晉惠帝永安元年
建武元年
永興元年304匈奴左賢王劉淵在離石起兵,建國號漢。
晉永興三年
光熙元年306“八王之亂”結束,前後凡16年。
李特子李雄稱帝,國號大成。
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命琅玡王司馬睿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假節,移鎮建業。睿以王導為謀主,引用顧榮、賀循等。
晉永嘉二年308劉淵稱漢帝。
晉永嘉三年309劉淵子劉聰兩次進攻洛陽,均敗,乃還。
石勒攻巨鹿、常山,集衣冠人物為“君子營”。用張賓為謀主。
晉永嘉五年311漢劉曜攻入洛陽,殺士民3萬餘人,俘晉懷帝。自洛陽陷落,中原士族大批南遷。
晉永嘉七年
湣帝建興元年313漢主劉聰殺晉懷帝。司馬業在長安即位,是為湣帝。
祖逖被司馬睿任為豫州刺史,率部曲渡江北伐。
晉建興四年316漢劉曜攻陷長安,晉湣帝出降,西晉亡。
晉元帝建武元年317琅玡王司馬睿在建康即晉王位,自此史稱東晉。
漢劉聰殺晉湣帝。
晉建武二年
大興元年318晉王司馬睿稱帝。
漢主劉聰死,劉曜即皇帝位,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前趙)。
晉大興二年319石勒在河北稱趙王(後趙)。
晉元帝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討劉隗、刁協為名,在武昌起兵。
晉成帝鹹和二年327庾亮征蘇峻入朝,蘇峻與祖約起兵反。
晉鹹和四年329石勒攻入關中,前趙亡。
晉鹹和五年330虞喜發現歲差。
晉鹹康二年336發布“壬辰詔書”,禁止封山占水。實無效果。
晉穆帝永和元年345庾翼死,晉以桓溫為荊州刺史。
晉永和三年347桓溫入蜀,成漢亡。
晉永和五年349後趙石虎稱帝,梁犢起義。
後趙冉閔奪得政權,殺胡、羯20餘萬人。
晉永和九年353殷浩北伐失敗;王羲之寫出《蘭亭集序》。
晉永和十年354桓溫上疏請廢殷浩,掌內外大權;伐前秦,至灞上,因缺糧退兵。
晉永和十二年356桓溫伐羌人姚襄,攻入洛陽。建議東晉遷都洛陽,朝廷不聽。
晉升平元年357苻堅起兵殺苻生,即帝位。任用漢人王猛。
晉哀帝興寧二年364桓溫主持土斷,稱“庚戍製”(三月初一)。
晉廢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桓溫北伐前燕,以糧竭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