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追尋昔日的輝煌(5)(2 / 2)

我們再將視野放寬,就不能不注意到,羅馬帝國遺留給後世的另一筆不可忽視的文化遺產,就是基督教文化。誠然,基督教的源生地在中東,它的前身是猶太教。但是,它的迅猛發展卻是在羅馬帝國。可以說,那片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土地,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基督教,為它的成長提供了富有養料的溫床。耐人尋味的是,羅馬帝國接受了基督教,但也因民眾對它的皈依而失去了部分人心,其衰亡無論如何都與此有關。然而,若從文明史的角度來看,這又何嚐不是一種貢獻。倘若缺少了基督教,那今日的所謂西方文化一定是一種別樣的景致,因為,基督教已作為一種文化的靈魂灌注於西方文化之中,貫通古今,它一頭上溯到上古的羅馬帝國,另一頭連著今日的歐美世界。由此,以基督教為文化特色的西方文化,構成與伊斯蘭教世界和東亞儒學文化圈相互區別的重要文明體。以當代哲學家湯因比的觀點看來,宗教構築了文明的內核,一種文明與另一種文明的重大區別正在於其族群依靠一種統一的宗教而彼此深刻認同,並構成了一種無形的族群共同體。若如此,我們更應當重視羅馬帝國遺留給後世的基督教,因為正是拜此種思想文化之賜,今日的世界才擁有了具有獨到魅力的西方文明。

最後強調的是,不但今日西方世界的精神文化靈魂為羅馬帝國所贈,且其有形的地域輪廓也基本為羅馬帝國當日的大部。今日西方世界的主體,也就是西歐民族國家,基本都是在當年羅馬帝國的版圖上重建的。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皈依了基督教的北方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的版圖上建立了各自的國家,中經中古世界的動蕩與重建,至近代各自建立起了民族國家。在區域一體化的今日,歐盟儼然已成為世界的重要一極力量。而歐洲國家能夠彼此結合為這樣一個共同體,若從曆史方麵尋找原因,則應當追溯到這個共同體中大部分國家所共同擁有的祖先——羅馬。

羅馬帝國早已如煙雲飄散,可是它的影響,包括有形的物質與無形的製度和觀念,卻長久地影響著它曾經佇立過的土地,甚至是作為西方文化的重要因子,悄然地在曆史長河中隨文明交往而播撒於外,古老的文明由此獲得了新生。永恒之城的確陷落了,可是它所孕育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乃至生活文明卻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難以想象的曆史慣性影響力,而真正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