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理解和堅持(2 / 3)

在樂樂的眼中,爸爸是個無所不能的“魔術師”。爸爸總是嘴巴裏念著“變變變”,便會有好吃的拿到麵前,如牛奶呀、蘋果呀、點心呀等等。所以,在樂樂的眼中,爸爸是個會變出很多好吃的“魔術師”。

在樂樂的眼中,爸爸還是個故事大王。樂樂從小喜歡聽故事,現在自己能說出很多故事的名字,有的故事還能記住裏麵的內容,比如《拔蘿卜》《小馬過河》《大灰狼和小豬》等。每天晚上入睡前,樂樂肯定是要聽故事的,當然這個光榮而神聖的任務交由爸爸完成,因此稱職的爸爸也獲此殊榮——故事大王。當然,這個職稱不僅是因為爸爸堅持講故事,而且是因為爸爸還會編故事。不過這樣呢,正好可以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力了。

樂樂在爸爸跟前則表現得很興奮,大多數爸爸的動作一般比較粗獷並喜歡通過身體接觸的方式與寶寶一起玩耍。爸爸抱寶寶的姿勢很隨意,爸爸對寶寶傳達愛的方式很容易滲透到寶寶的身體上。經驗告訴人們,父親在寶寶個性形成和行為塑造方麵確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個溫馨的小家庭中,父親與母親哺育孩子的方式不同,雖然母子之間的情感密切而穩固,但作為爸爸完全可以加入進來,並與寶寶融為一體,讓嬰兒認識你這位父親。

6.爸爸的愛的優勢

父親在寶寶成長中發揮的作用與母親不同,寶寶在媽媽麵前往往表現得很安靜,這是因為媽媽通常都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孩子,輕柔而平和,爸爸則表現出男人剛毅果敢的一麵。

圖圖的爸爸是公司的一位老總,他每天上班總是一個人駕車獨往,絕不讓剛剛上學的兒子圖圖順道搭車上學。一天,圖圖有些感冒,走路也有點困難,他央求爸爸送他一程。“不行!”爸爸斬釘截鐵地回答。圖圖隻好背起沉重的書包沿著大街慢慢向學校走。半路上當他正想走上高高的天橋時,突然發現爸爸站在大橋底下等著他。爸爸見了圖圖,什麼也沒說,隻是掏出手帕擦去兒子的淚痕,然後一手拉著圖圖,一手為兒子提著大書包緩緩地跨上一級級台階。“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現在是學生,不能坐車上學。將來你長大有出息了,一定能買輛比爸爸的車更好的車,開著車去上班。”圖圖的眼圈有些發紅。爸爸這種特殊的育兒方式,告訴孩子做人要堅強,爸爸把愛藏起了一半,爸爸並不是丟棄了另一半愛,而是愛得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學了。

7.百依百順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感

嬌嬌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但有點“貪心”。每次父母答應她什麼要求,她就馬上加碼。有一次她想要布娃娃,爸爸就給她買了一個。誰知道她才拿到手,又眼饞地盯著另一個,爸爸不忍心,把另一個也買下了。但離開商店時,嬌嬌仍舊滿臉委屈:“爸爸不好,才給買兩個布娃娃!”類似的情況發生了很多次,嬌嬌爸每次都因為受不了女兒的眼淚而選擇了妥協。其實,這不是孩子天生貪心,而是家長對孩子的欲望不加控製的結果。所以,在孩子提出過分要求時,家長要堅決抵製。這個時候的堅決拒絕會讓孩子體會到規則的威力,以後提要求就會慎重。

當孩子要錢、糖果或玩具時,父母都無條件的滿足他們,孩子會誤以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變得自私而不懂得體諒。幼兒期若是有求必應,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如何控製自己的欲望。如果不從小訓練孩子忍耐,等他長大進入社會,遭遇各種困難與阻礙時,當然無法克服與適應。因此,父母應透過各種實際狀況,從小建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家庭裏學會適度地提要求和控製自己的欲望,長大後與人交往才不會有挫折感。

8.打造孩子的完美情商

0~3歲孩子腦部會發育到成人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這一時期也是情感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人的情商萌發這時已經開始了,進而在整個童年時期逐漸形成。寶寶學習爬行、學習兒歌、看圖識字,這些都是用來解決抽象問題的,屬於智商。但寶寶還要學會與人交往則要運用情商去解決。對嬰幼兒健康成長而言,愛心與責任感屬於“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