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雲深道:“潭腿早最在山東龍潭一帶流傳,也有人說起源於河南潭家溝,因潭腿動作彈伸突出,又稱彈腿。如今山東濟南人楊洪修、回民馬永貞和王子平精通此術。直隸滄縣的王子平是楊洪修的徒弟,王家世代是名手,祖父人稱‘翻杠子’,父親人稱‘粗胳膊王’。”
“湯瓶拳是回民的看家術,傳子不傳女,更不傳外民族,此拳多由周家口袁風儀傳出,相傳袁鳳儀綽號袁氏猿,因個子小被人恥笑,閉門苦練,後隨師去少林寺遊曆,和一位少林僧比武,僧劈一掌,袁縱身梁上,由此得名袁氏猿。戳腳又叫鴛鴦腿,武鬆醉打蔣門神中就用了玉環步、鴛鴦腿,戳腿分文趟子和武趟子及八枝。翻子拳流於直隸高陽縣,有翠八翻、靠手翻、健中翻、擒手翻、六手翻、燕青翻、鷹爪翻等,人稱‘雙拳密如雨,脆快一掛鞭’,至今有名的是清宮‘禦翻子’封號的鐵腿魏讚魁。長拳又名太祖拳,傳說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六合拳是佟忠義家係所創,花拳是清雍正、乾隆時期的大武術家甘鳳池所創,查拳相傳是明末回族人查密爾所創。還有一種拳叫三皇炮捶,三皇據說指伏羲、神農、黃帝,以示其右;炮捶形容其拳的威力如炮,相傳明末清初時,河南嵩山少林寺僧普照將此拳傳給甘鳳池、喬三秀二人,後傳喬鶴齡,喬鶴齡又傳宋邁倫、於連登、宋、於各有特點,遂分成宋、於兩派,當今北京會友鏢局的於鑒武藝絕超,他是於連登之子,號稱‘小辮子’。”
王薌齋插話道:“我聽說有一種拳叫幹枝五式梅花樁,又稱梅花拳。”
“對,梅花拳有架、小架之分,但都是站在樁上練,故有‘空中梅花’之稱。”
王薌齋又道:“我聽說還有醉拳、猴拳。”
郭雲深道:“這都屬於象形拳,醉拳在形上要求頭如波浪,拳如流星,腰似擺柳,腳成碎步走人形,形醉心不醉,張景福的‘醉八仙’較有名氣。猴拳必須做到形象、意真、法密、步輕、身活,陝西嶽縣的‘鷂子’高山,專練猴拳,有些行道。此外還有鷹爪拳、鴨形拳、蛇拳等,也屬象形拳。”
王薌齋與師父邊走邊聊,他們踏著被露水沾濕的小草緩緩向村裏走去。
王薌齋凝視著村舍的光亮,又問:“師父,方才您談到的多是北方拳,能不能談一點南方拳派?”
郭雲深撣撣身上的露水:“四川的白眉拳是由峨嵋道人所傳,剛強凶猛,屬峨嵋拳係。湖北孔門拳、魚門拳也有威力,傳說清初湖北鹹寧龍潭山有戈、何鍾、董、卓、文六個人,文武兼備,常遊泉山金風峽,見湖中遊魚追逐變化,在漁夫撒網用力之際有所啟發,遂創魚門拳。廣東南拳,拳種浩繁,最著名的有洪、劉、蔡、李、莫五大名家,李拳的創始人李錫開、莫拳的創始人至善禪師、蔡拳創始人蔡伯達、蔡九儀都曾是福建少林寺的和尚,洪拳中鐵橋三較為有名。此外,湖南的巫家拳、福建鶴拳、五祖鶴陽拳等也不可小看……”
師徒倆談興正濃,不知不覺已走到郭家大院,郭大姑迎了出來,叫道:“爹,薌齋,我給你們煮了兩大碗刀削麵,都快涼了,快吃去吧。”
師徒倆進走客房,隻見桌上放著兩個大海碗,熱氣騰騰的刀削麵上,臥著黃燦燦的雞蛋花。王薌齋肚子還真有點餓了,拿起大碗,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怎麼樣?味道如何?”郭大姑問。
王薌齋眨巴眨巴眼睛,翹起一個大拇指:“真香!”
郭大姑俏皮地說一聲:“小心咬掉舌頭!”一推門,出去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王薌齋像往日一樣起床,抹把臉,疊以村頭空地去練藝,太陽有一竿子高的時候,王薌齋回到郭家大院。他走進師父的房間,房屋收拾得整整齊齊,師父不在屋裏,他來到院裏,也未見師父的影子,郭大姑也不知到哪裏去了。他連聲喚了幾聲,沒有人應聲。他走遍書房、後房、大姑的閨房、廚房,也不見他們父女的影子。
師父和大姑到哪兒去了呢?他想。寂靜中,他感到一陣發冷,好像有什麼不祥之感。
他來到郭家大院門口。茫然四顧。正見郭大姑急匆匆趕來。
“師父呢?”王薌齋急問。
郭大姑一扯王薌齋,小聲地說:“屋裏講。”二人進了院,郭大姑把門掩上,然後拉王薌齋來到客房,急促地說:“不好了,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報告朝延說李存義藏在南小營家裏,清宮派了大內高手‘鐵羅漢’鐵英、‘禦翻子’魏登魁等人來捕李存義,方才這些人經過村東口酒店時飲酒,正好被我撞見,偷聽了他們的談話,爹聽說後,二話沒說,抄小路到南小營村報信去了!……”
王薌齋道:“李存義先生性命難保,不知師父能否趕在他們前頭,我也去助師父一臂之力,肯定是一場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