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春道:“張策,你來給我們表演一招,如何?”
張策想了想,見床角有個蚊香,便點燃了放在桌上,又出去拿來一支長槍,然後把燭吹滅。張策叫道:“你們瞧著!”他一槍刺刺火頓滅。張策又點燃蠟燭,王薌齋和劉鳳春一瞧,火滅而香未倒。
這時,李存義笑盈盈跨進門來:“你們在搞什麼把戲,屋內燭一忽兒亮,一忽兒滅。”
張策笑道:“表演個小把戲。”
李存義道:“張策,走,跟我殺一盤棋去。”
張策笑著把長槍放在屋角,說:“你這臭棋簍子,又來叫戰了。”他轉身對王薌齋道:薌齋,少陪了。說完,隨李存義出去了。
王薌齋見二人出去了,屋裏隻有他和劉鳳春兩個人,於是道:“劉先生,人家都說八卦掌難學,不知此話當真?”
劉鳳春道:“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八卦掌是以掌代掌,以行步走轉的拳術。它的動作和緩,不尚竄跳,幾乎所有動作都以走步運身,以腰身運掌。其要訣為以臂助掌,以身助臂,以步助身。步法有進步、退步、閃步、叉步、仆步、寸步等;八卦掌為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轉身掌、磨身掌、翻身掌、回身掌。八卦掌要分虛實剛柔;何謂虛實?足有虛實,掌有虛實,招有虛實,勁有虛實,一處有一處之虛實,處處皆有一虛實,不擊為虛,擊中為實,虛實隨心,變化得宜,才謂虛實。”
王薌齋用心地聽,用心地記,他問道:“何為剛柔呢?”
“八卦掌的勁力有明勁、暗勁、橫勁、豎勁、開努、合勁、裹勁、擰勁、抖勁、驚勁、螺旋勁。而柔勁是走化,是積極的防守,剛勁是發打,是得機進攻。柔中寓剛,剛中寓柔,則柔並濟。”
王薌齋問道:“八卦掌是否也講意合?”
劉鳳春道:“八卦掌有六合歸一,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謂之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謂之內三合。這種意識、氣息、動作、力量的內外和諧統一,就是‘六合歸一’。行功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以身導力,內外合一故八卦堂歌曰:‘抱六合,勿散亂,氣遍身軀得自然。’說完,劉鳳春抖擻精神,一招青龍縮尾”、“穿袖桃打”;又一招“大鵬展翅”、“鷂子穿林”;王薌齋看了讚歎不已。劉鳳春演練完,坐在炕上,氣不喘麵不紅。王薌齋道:“八卦掌祖師董海川是武術界人所共仰的英雄,你給我說說他的軼聞吧?”
劉鳳春講起董海川先師的鐵聞逸事,可來了神采。他掏出長竿煙袋,從裏麵掏一個悲翠玉壺嘴的長煙杆,裝了滿滿的一鍋煙,點燃了,咂巴咂巴嘴,“吧噠吧噠”吸起來。
“董先師的傳聞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他於九華山與畢澄道士學藝數載,朝夕苦練,下山後因肇禍避匿於京西一座廟宇,一夜於睡夢中見殿內諸神塑像群起在殿堂中環走,董海川混雜於其間,左旋右轉疾若閃電。睡夢醒後,董海川自此而悟入卦轉掌之理。董海川淨身後入肅王府,初服雜役。有一天肅新王觀看武師沙彌獻技。賓客與府內人圍觀庭路阻滯、肅親王命取茶奉客,因不易出人,董海川於另一庭院,躍身過了屋脊,捧茶盤淩空而落為王爺和賓客獻茶。肅親王驚其敏捷,及命演武於庭。董海川從容而演八卦掌,左旋右轉,上下翻飛,神出鬼沒,變化莫測。於是肅親王聘他為府中任教習之職。有一天,肅王夫婦正在閣樓瓊台納涼,忽聽樓脊有孩童嬉笑之聲,原是董先現背負孩子在樓脊上竄來竄去,此時有群雀噪於屋頂,董先師一躍身,伸手抓了三隻麻雀。肅親王喝彩,叫道:‘真是駕雲之術!’董先師有一次奉肅新王之命去塞外征糧,路遇數十名蒙古武夫手持利器環而擊之。董先師穿梭禦敵,捷如旋風,而圍攻者不寒而栗,都跪請拜師。董先師晚年技藝已臻化境,其變化之神速,非常人所能比。他老人家知已將迫害,便端坐太師椅,以兩臂作換掌式,囑門人發揚光大八卦掌,永傳不絕……”
王薌齋聽了,驚歎不已,心想:這一代武術宗師,酷愛武術之至誠,明月可鑒,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日,李存義、尚雲祥押鏢回天津,劉鳳春回羅家營故裏,張策下關東,王薌齋去北京,幾個人依依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