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回到寺院屋內,雞叫頭遍,他心頭像無數隻小夜鹿亂撞,興奮得睡不著覺,他想:這長老神通如此廣大,博聞強記,真是一位良師,原來他就是行林高僧的師父。
第二天深夜,王薌齋又來到達摩洞,隻見洞外又多了兩具屍首。本空上人高僧道:“我知一些壯士想盜達摩拳法和《太祖拳譜》,稱霸武林,為害民間,故對他們毫不客氣。凡是真心求藝者,觀其言,探其行,定能鼎力相助。”
王薌齋問道:“師祖,您每日在上麵壁,可是吃什麼呀?”
本空上人高僧嗬嗬一笑:“我靠氣功生存,‘辟穀’已有二百多天,以前靠寺內僧人每日送飯,一日一餐,如今這二百多天內,有時隻靠一點菜湯度日。”
王薌齋好奇地問:“什麼叫‘辟穀?’”
本空上人高僧道:“‘辟穀’又叫‘斷穀’,即不吃五穀的意思。辟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修善方法,辟穀時仍食藥物,並須兼做導引等功夫。《史記·留侯民家》雲:留侯性多病,即導引不食穀。辟穀在後來為道教承襲,當修仙方法之一。該教謂,人體中有三屍,亦稱三蟲的邪怪,靠五穀而生,危害人體。經過‘辟穀’修練,可以除去‘三屍’,達到‘長生不死’。辟穀是古人練氣功後產生的生命現象。”
王薌齋問:“辟穀就是指在一段時間內不吃飯嗎?”
“辟穀有三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練辟穀時,什麼東西也不吃,不進飯食不喝水,隻呼吸,即僅僅靜居行氣用事;第二種是斷穀。即斷五穀雜糧,但食東西,隻限於喝水,吃點水果或藥物之類;第三種是斷食,隻喝水。說穿了,古人‘辟穀食氣’,就是通過‘食氣’,調整呼吸,把氮氣咽入胃裏,從而從空氣中攝取生命活動所必須的蛋白質。‘辟穀’能力強弱,取決於‘食氣’功夫的高低。薌齋,下麵我來教你少林氣功。拳為有形,氣為無形,法是拳,理是氣。法中有吞吐,是有形的練拳;理中有吞吐,是無形的練氣。氣的出入於口鼻,人的一身,內有五髒六腑,外有五官四肢。五髒者,心、肚、脾、肺、腎。六腑者,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五官者,目為肝竅,耳為腎竅,鼻為肺竅,口為脾竅,舌為心竅。四肢皆以筋為脈胳,筋始於爪甲,聚於肘膝,裹結於頭麵,其動而活潑者為氣,所以練筋必先練氣。氣行脈外,血行脈中。血猶如水,百脈猶如百川。血的循環,氣的運行,均發於心。俗話說,養氣不離性,練氣不離命。欲要養氣修命,須使心意不動。心為君火,動為象火,心火不動,象火不生。象火不生,氣念自平。無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有歌訣雲: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靜方生真。常使氣通關節敏,自然精滿骨神存。老子養性練氣以致治,軒轅練神氣以樂道,達摩參禪靜坐,始傳《洗髓經》、《易筋經》之法。少林派練氣之學,以運使為效,以長吞短吐為功,以川流不息為主旨,以聽氣靜虛為極致。以後你每日清晨,麵向太陽,站立樁步,目似垂簾,意守丹田,用鼻吸氣,聽氣下行,下至腳心,上至頭頂,手的出入,足的進退,身的旋轉,起落開合,練成一體……”
王薌齋道:“徒兒記住了。”
這時,隻見本空上人高僧微抬右手,屏氣一推,但聽洞外“噗通”一聲,王薌齋隻覺熱氣灼人,奔出洞外一瞧,有一白衣俠士栽倒於地,氣絕身亡。
本空上人高僧道:“此人是山東文登縣太祖長拳大師劉明山的弟子,千裏迢迢來此地貪戀《太祖拳譜》,想超過師父,篡奪太祖長拳霸主之位,居心叵測,他已在洞外偷聽多日,今日我索性要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