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答道:“久聞薛老師以龍形名震津門,願請賜教。”
薛顛未加思索貿然起座伸手,王薌齋舉手相接之間,薛顛已經跌出,摔倒在地。
這時張占魁從館內走出來,一見王薌齋,高興地叫道:“哎呀!王薌齋到了!”他對薛顛說道:“這就是我請來的王薌齋師父,快都過來磕頭!”薛顛與弟子趕快過來給王薌齋磕頭。張占魁、薛顛又領王薌齋去見李景林。王薌齋在天津武術館小住,傳授拳術,來學的青年絡繹不絕。
王薌齋回到北京後,在形意拳的基礎上,吸取各家之長,創立了意拳。王薌齋創立的意拳強調意念,要求神意真,不求形骸似。重在實踐,以養生、健身、技擊為主,以意念統師肢體,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鬆,使身體各部連成一體,進而運用精神假借,使全身建立名為“渾元力”的技擊效用。王薌齋以形意拳中的元整篤實力為基礎,吸收了太極拳中的沾、粘、連、隨四大特點和柔化之力,並吸取了八卦掌舒展的身法,靈活多變的手法和步法,加之儒、禪、道三家氣功的精萃,融彙貫通,推陳出新。王薌齋用四句話來概括意拳的特點:“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體,力不出尖。”實際上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形意兼練,動靜相兼,練功方法有六樁、試力走步、發力、推手、散手打沙袋、劈刺、長杆練習等。此時前來學習意拳的人絡繹不絕,王薌齋聲名大震。
一九二八年,王薌齋應林景林、張之江的邀請,伴同張占魁赴杭州參加第三次全國運動會擔任武術比賽裁判後,又應師兄錢硯堂先生之約來到上海。錢硯堂在上海黃浦飯店為王薌齋接風,此時孫祿堂早來到上海,聽說王薌齋來滬,也來迎接。酒過三巡,錢硯堂要與王薌齋“聽聽勁”,王薌齋笑道:“師兄年事已高,免了罷!”
錢硯堂帶著點醉意笑道:“我聽說師弟創立了一種新拳派,我想見試見試。”
王薌齋道:“如師兄願看師弟之學業,師弟請師兄坐到身後的沙發上。”
錢硯堂以崩拳直取王薌齋,王薌齋以掌輕按來迎住錢硯堂的拳頭,一瞬間,錢硯堂已飛起穩穩坐於指定的沙發上。錢硯堂起來握住王薌齋的雙手,泫然落淚道:“沒有想到幾十年後又能重見老師風采,先師的武技有人能傳下去了,真使我既歡喜又想念老師。”在座的青年武術家趙道新、張長信見王薌齋功夫高深,也想學習意拳,便請錢硯堂先一做介紹人拜王薌齋為師。
以後王薌齋在錢硯堂家中結識了鐵嶺吳翼輝先生。吳翼輝是六合心意拳名家,與王薌齋非常投機。王薌齋歎道:“我在國內參學萬餘裏,拜見拳家逾千人,堪稱通家者僅有兩個半人,一位是湖南解鐵夫,一位是福建方士樁,另一位就是上海的吳翼輝。”
王薌齋在上海傳藝期間,登門試藝者不乏其人,但他不曾一負。
此時,世界輕量級拳擊冠軍匈牙利籍拳擊家英格,正在上海青年會任拳擊教練方中國拳術無實用價值,拳師不堪一擊。王薌齋聽說後,到上海青年會找英格比武,僅在互相接觸一瞬間,英格已被擊出一丈多遠仰臥於地,英格大為吃驚,他爬起來喃喃說道:“我如同被電擊了一樣。”
不久,武林高手高振東、張恩桐、韓樵、韓垣及全國拳擊和摔跤雙冠軍卜恩富等也投於王薌齋門下。韓氏兄弟因其父韓友之是李存義弟子,因此王薌齋讓他們分別拜自己的弟子尤彭熙、趙道新為師,但由王薌齋新傳技藝。韓樵、趙道新、張長信、高振東號稱王薌齋門下“四大金剛”。張長信曾以拳擊奪取過上海市拳擊公開賽冠軍。趙道新則是第三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手賽冠軍。趙道新曾擊敗大財閥宋子文的挪威籍保鏢安德森。
一九三五年,五十歲的王薌齋攜弟子卜恩富、張恩桐、韓樵三人束裝北歸,在天津小住後返回河北深州故裏訓練弟子,研習拳法。
一九三七年,王薌齋應北平張璧和齊振林二位先生之邀,到北平定居,任教於四存學會體育班,傳授意拳,並著書立說,闡述中國拳術真諦,主張解除封建傳統之師徒製,強調應用科學方法訓練,公開教授武術界秘而不傳的站樁功,並完成了拳論初稿。
一天,王薌齋正在家中與吳素貞研究拳論初稿,忽然,門簾一挑,有個高大魁梧的漢子走了進來。他仿佛金剛羅漢一般,兩道濃眉下的兩隻眼睛像兩個吊鍾。
王薌齋起身迎道:“先生來此有何貴幹?”
那大漢問道:“你就是王薌齋嗎?”
王薌齋點點頭。
那大漢見王薌齋身體顯得很瘦弱,貌似文人。比自己矮有半頭之多,惟恐對方不堪自己一擊,於是轉身欲走。
王薌齋問道:“請問先生姓名?”
那大漢道:“我叫洪連順。”
王薌齋知洪連順是張占魁之弟的弟子,他原籍京西藍靛廠人,自幼好武,曾學大洪拳、小洪拳、形意拳等拳法,尤其擅長彈腿。他臂力過人,有一身硬功,可使半尺見方的城磚,應聲而斷,人稱“大力洪”。
王薌齋笑道:“原來是洪先生,久仰,久仰。你既然來了,何必匆匆而去!”
洪連順猶豫片刻,說道:“我練幾趟,你先看看再說。”說完後,便在屋中練了一套形意拳中的五形連環,動作靈巧,最後以雙手劈拳,輕輕地向璧上一按,震得窗棱嗡嗡作響,四周棚頂上的塵土簌簌而落。隨即又以腳尖連環踢壁,踢得牆皮紛紛而落,牆上露出一個個小坑。洪連順做完動作,閃在一邊,氣不喘,麵不改色。
王薌齋笑著說:“你這練的隻是玩藝,不能實用。”
洪連順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他以劈掌猛擊王薌齋,王薌齋舉手相應間略略發力,便將洪連順摔倒在沙發上。洪連順躺在沙發上兩眼發怔,不知自己是怎麼摔出去的。王薌齋說:“這次不算你輸,起來吧!我們再試一次,我還叫你躺在這裏。”
洪連順內心不信,左躲右閃,不肯靠近沙發。王薌齋舉手左晃右晃,緊緊相逼,找準時機,突然發力,洪連順又坐在沙發上了。由於這次發力過猛,沙發下邊的橫梁粗木皆被砸斷。
洪連順見王薌齋果然身手不凡,非常佩服,當即拜倒在地,甘願拜在王薌齋門下改學意拳,後來,洪連順的得意弟子姚宗勳、李永宗等人,均於此時隨洪連順拜在王薌齋門下。
以後王薌齋為了發揚中國拳學真諦,在《實報》上發表公開聲明,歡迎武術界人士駕臨寒舍賜教,以武會友,共同研討如何發揚我國拳術。各派名家登門來訪者頗多。由周子炎、洪連順、韓樵、姚宗勳四位弟子任招待職。此時,北平張璧先生請將意拳改名為大成拳,意在以集我國拳術之在成。王薌齋以其盛意難卻,最後也自同意,但是說道:“拳學本無止境,哪有大成之理。他在《大成拳論》一書中寫道:欲卻之而不能也。”
大成拳脫穎而出,王薌齋於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二日在天津逝世,但是他所創立的大成拳已在尚武之地結出了碩果……